“周恩他……可惜了。”

    赵诚一边叹息,继续盯着董平观察。

    董平心中一凌,故意岔开喝道,“赵大人,你这种目光什么意思?不信任我董平还是什么?”

    好吧,他们虽然是败军之将,但战损至此,残存下来的他们心理不是一般脆弱,赵诚也就把目光放柔和了些,暂时不想扯犊子了。

    董平继续分散注意力,猛然指着白沉香那些人,“麻烦赵大人解释一下,这些人怎么回事?看着就像山贼,原来你和山寨接触的传闻是真的,无为军之败,败于官府自己人手里,一定有人通风报信,这个事一定要追查,一定要有人担负责任!”

    赵诚也不急。

    事实上在出阵初期就担心会发生这类事,赵诚已经对此做足了铺垫和准备,那封用来装逼的《诀别书》,实际上就是先入为主解决这类问题的。

    人和人之间就是嘴炮,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并不需要真的说服,比粉丝,比谁更会指鹿为马就行。

    赵诚的战果和作为,配合特定时候的那封诀别书,且把“恩师张纪?”第一时间圈进来。用意就是张纪?会在书院,借助她的特殊身份加以渲染,这类事非常容易形成大民意和大宏愿,进而在政治上把和稀泥的蔡攸捆绑,有民意,有蔡攸支持,蔡攸他老爹是宰相的情况下,就特么谁都抹黑不了这事。

    所以,赵诚现在根本不需要和几个残兵败将在这里撕逼。

    不过让赵诚多个心眼的在于:董平这么不顾身份事实,竭撕抵里用话语反击,这已经不像推卸责任,而更像是他急于掩盖什么,像是有猫腻?

    遇事想推卸责任的确谁都会。但其实对董平而言,最好的推卸责任方式不是现在找赵诚的毛病,相反应该是拉拢赵诚进行贿赂,以祈求赵诚于溪山之战上帮他这个败军之将说话,把战败责任压制到最低。

    这很正常,赵诚是这个战场上唯一的文官,而这个年景里,军事话语权永远在文官手里。

    事出反常必有妖!

    董平第一时间指责赵诚是官府方面的内奸,看似是他真的有毛病了。

    动着如上心思,赵诚一句话不说,也不离开,漠然看着董平。

    这是一种对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