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阳人”的发掘和研究过程,我们早期依据的是“资阳人”发掘的直接参与者和研究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裴文中、吴汝康等,1957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他们合著的甲种专刊第一号,《资阳人》专著中英文版。

    专著在内容提要中写到:本专刊是1951年在四川资阳县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人头骨化石和一个骨针的综合研究报告。内容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化石发现的经过,发掘地点地层的观察以及各种化石的一般性质;第二部分叙述人类头骨化石的特征,和它在人类进化系统上的地位以及它的意义;并附有资阳骨针的研究简单报告;第三部分叙述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结果;第四部分为全部内容简单的提纲。可供古生物学、人类学、生物学、考古学、地质学、历史学、博物馆工作者的参考。

    1951年初,刚刚解放的四川人民,以满腔热情恢复成渝铁路建设。在铁路建设工地沿线,不断有古生物化石出现,特别是在资阳莲花山段,就有65件之多。消息传开,川西行署和博物馆报告到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为了宣传文物保护法令,加强对成渝铁路建设沿线的文物保护,时任西南军政委的***,立即找到西南师范学院教授张圣奘,要他出任组长,对成渝铁路沿线文物进行一次普查,并亲自送他一幅滑杆。

    张圣奘教授一行十多人来到资阳,川中丘陵独特的地表结构和丰富的出土化石引起他的高度重视,张教授决定对资阳进行重点考察。通过一个月艰苦细致的工作,1951年3月,终于在成渝铁路资阳九曲河一号桥墩七点五米深处发掘出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抑制不住激动,张教授马上电告***,当即得到回电嘉奖,并上报政务院(国务院)。当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得知老朋友张圣奘有重大发现时,非常激动,要求西南军政委员会派专人将古人类头骨化石送北京。郭沫若院长将鉴定和研究工作交给“北京人”的发现者、著名人类学家斐文中、吴汝康等,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于1957年出版了专著《资阳人》。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就此展开,蜀人祖先之谜有了答案。

    其间,川西博物馆馆长谢无量、四川大学徐中舒、冯汉骥教授电贺张圣奘。同年9月,裴文中教授亲自来川,对头骨化石发掘原址进行全面考察,并在路基两旁挖掘两坑,进行补充发掘,历时33天,对研究头骨化石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旁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