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院试(中)(2/4)
待到酉时,考生们陆陆续续全部进来了。
苏晏估摸着各个小院子的数目和考前检查的速度。
这怕是进来了至少一千考生!
这时终于传来了“咚咚咚,锵锵锵”的锣声,试场肃静。
“天乐四十二年,江陵府院试,开考!”一个雄厚有力的声音宣布道。
苏晏估摸着这就是那一位圣上钦派的学政大人崔翰林的声音了。
这时有许多官差走过来,每个号房发下一叠草稿纸、答题纸。还有书吏们举着考题贴板,在巷道上来回走动。
苏晏领到答题纸后,立即检查了一下纸面是否光滑无墨印,确认没问题后便将答题纸平放进油布缝制的卷袋里,防止折叠和油墨茶水污染了答题纸。之后,他便看着考题贴板,将题目在草稿纸上记录下来。
院试的监考十分严格,每一排号房都有两个官差来来回回巡逻着,防止考生有移席、换卷、丢纸、顾盼、吟哦等情况,一经发现,即予查究,立即扣考,重则枷示。
江陵府院试的传统是按照四书取士,依据五经定排名。这便是指,能不能考中秀才,就看你四书题答得好不好,至于考中秀才后的具体排名,就要看五经文章的优次了。
所以,做好四书题是更为重要的。
苏晏首先看了看第一道四书题,题目是“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这句话出自《中庸》,全句为:“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是说君子同流而不合污,为人处世要有原则,不偏不倚。
苏晏细细思索了一会儿,脑海中进行着头脑风暴,在草稿纸上快速列下可以答题的思路和大纲,推敲到底从哪个角度破题比较好,待考虑完毕后,再开始逐字逐句斟酌。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苏晏胸中有了腹稿,便提笔在草稿纸上洋洋洒洒写下了第一篇时文。待写完后,又开始进行细节上的检查,看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是否相对成文。
他删改了几个词,通读了一遍草稿,暂时没有发现别的问题,这才自觉满意。便将这题放下,又开始看第二道四书题,题目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苏晏估摸着各个小院子的数目和考前检查的速度。
这怕是进来了至少一千考生!
这时终于传来了“咚咚咚,锵锵锵”的锣声,试场肃静。
“天乐四十二年,江陵府院试,开考!”一个雄厚有力的声音宣布道。
苏晏估摸着这就是那一位圣上钦派的学政大人崔翰林的声音了。
这时有许多官差走过来,每个号房发下一叠草稿纸、答题纸。还有书吏们举着考题贴板,在巷道上来回走动。
苏晏领到答题纸后,立即检查了一下纸面是否光滑无墨印,确认没问题后便将答题纸平放进油布缝制的卷袋里,防止折叠和油墨茶水污染了答题纸。之后,他便看着考题贴板,将题目在草稿纸上记录下来。
院试的监考十分严格,每一排号房都有两个官差来来回回巡逻着,防止考生有移席、换卷、丢纸、顾盼、吟哦等情况,一经发现,即予查究,立即扣考,重则枷示。
江陵府院试的传统是按照四书取士,依据五经定排名。这便是指,能不能考中秀才,就看你四书题答得好不好,至于考中秀才后的具体排名,就要看五经文章的优次了。
所以,做好四书题是更为重要的。
苏晏首先看了看第一道四书题,题目是“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这句话出自《中庸》,全句为:“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是说君子同流而不合污,为人处世要有原则,不偏不倚。
苏晏细细思索了一会儿,脑海中进行着头脑风暴,在草稿纸上快速列下可以答题的思路和大纲,推敲到底从哪个角度破题比较好,待考虑完毕后,再开始逐字逐句斟酌。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苏晏胸中有了腹稿,便提笔在草稿纸上洋洋洒洒写下了第一篇时文。待写完后,又开始进行细节上的检查,看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是否相对成文。
他删改了几个词,通读了一遍草稿,暂时没有发现别的问题,这才自觉满意。便将这题放下,又开始看第二道四书题,题目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