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期间稚童受学,先习字书。

    待字书辨通,才能学习《孝经》和《论语》,步入解经义的准备。

    昔日郑度给乡闾和汶山羌夷稚童启蒙,所用的字书是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编撰的《急就篇》(又名急就章)。

    而郑璞守孝结束后,继续开设蒙学,所用的是南北朝时期才出现的《千字文》。

    最初选择标新立异的缘由,倒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只是单纯的为了让幼妹郑嫣对识字的兴趣更大一些。

    郑家的三个子女,年齿跨度有些大。

    长兄郑彦年近三旬,郑璞年十九,但幼妹郑嫣却才七岁。

    当年郑度过世时,郑嫣还是孩提,家人怜她少孤,便多有娇惯溺爱。不管什么事情,都舍不得严辞强迫于她。

    习字书也是如此。

    去岁郑璞刚开始给郑嫣启蒙的时候,就发现她对学《急就篇》有些吃力,出于溺爱的心理,便搜刮记忆默出了《千字文》来授学。用《千字文》启蒙,优势在于工整对仗,而且其中有参杂了许多人物故事或者典故。

    郑璞借着讲故事的方式,来教郑嫣识字,效果明显提升了不少。

    因而也受到启发,给其他乡闾稚童授蒙学时,也转为用《千字文》。还很无耻的,将一些没有出现的典故,如“嵇琴阮啸”等,胡乱编撰。

    比如说在上古传说中,有个姓嵇的人,十分善于弹琴,每次弹奏的时候,就连九天之外的凤凰都会飞来倾听;比如说远古时,有个姓阮的人,十分善于口技,长啸的时候,能将一座大山给震崩裂了。

    胡扯得离谱,都快奔着说山海经里的故事去了。

    当然,大多数典故,都是劝人向善进取或符合当世道德品质的。

    譬如“剑号巨阙,珠称夜光”这句。

    郑璞就借着巨阙剑,从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一直讲解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击败吴王夫差;以及借着夜光两个字,从隋侯仁慈救蛇被报恩赠送珍珠,一直讲解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处世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