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州廨听事,为案牍劳形的李笠,起身来回走动,舒展筋骨,走着走着,转到隔壁。

    隔壁房间,几个工匠正在拆计时漏刻(水漏)。

    漏刻是这个时代常用的计时工具,为三级平台,其上各放着一个“漏”(有孔的壶)。

    加上地面放着的一个壶(受水壶),及其里面的“刻”(带着刻度的浮箭),构成漏刻。

    最高一级平台,放着的“漏壶”为日天壶(日壶),其水漏入次一级“漏壶”,此漏壶名为夜天壶(夜壶)。

    夜天壶的水漏入最低一级平台上的漏壶“平水壶”,平水壶里的水,漏入地面上的受水壶。

    受水壶里有一块浮板,浮板上竖着一个带刻度的“箭尺”,即浮箭。

    当受水壶里水位缓慢上涨,箭尺便跟着上浮,根据其刻度(以受水壶某个位置作为参照物)便可知道当前时间。

    之所以要用三个漏壶,是为了确保水的均速流动,精心制作的漏刻,其计时精度还是不错的。

    李笠在一旁看,看着看着,走了神,想到时局。

    梁国已经和周国握手言和,两国承认国土现状,并交换俘虏。

    当然,俘虏的身份都比较高,不是寻常人。

    被俘的梁国人之中包括益、梁沦陷时被俘的梁国宗室,这之中只要还活着的人,都悉数返回梁国。

    对应的是,周国俘虏的魏国(当时是魏国)俘虏(主要是官员、将领),也都送回周国。

    对于交换俘虏一事,李笠觉得有些不值。

    因为被他俘虏的杨忠和贺若敦,已经“获释回国”,如同放虎归山。

    而周国接回来的富贵宗室,不过是一群‘绵羊’,带不得兵,镇不住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