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舆图上看,江陵位于襄阳的正南方,而两地间的水陆道路,则受到山水形势的影响,大体呈西北略向东南的走向,由几条平行的道路构成。

    宜城、鄀县、编县,都分布在荆襄道沿线。宜城和鄀县在东线,主要依托汉水,经过曹刘两家反复争夺的牙门戍城,就可以抵达荆州水军的重要驻地荆城和竟陵。

    而编县位于西线,这一条道路北接襄阳郡的中庐县,贴着荆山东麓一路向南,越过维水、祁水、夷水等汉水支流,抵达编县后再往南数十里,然后折而向西,绕过江陵东北面的沼泽地带,越过长坂坡,经当阳、麦城一线南下。

    西线紧靠着荆山,东线越过汉水,就是大洪山。两山之间的这块区域,南北二百余里,宽越七十里。过去这些年,曹刘两军就是在这片区域鏖战。

    就目前来说,曹军牢固控制着宜城、鄀县、编县,凭借兵力优势频繁南下章乡和荆城。如果将宛城视作曹军在荆州的首脑,将新野视作脖颈,将襄阳视作的咽喉,那么,宜城、鄀县、编县这三地,就是曹军调集发力的肩膂所在。

    如果两人对面搏杀,控制住对方的肩、膂,便占据了主动,接着就可以痛殴对方的头脸了。

    虽不知道曹操在襄阳究竟打什么主意,可是战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将一声号令,从当阳大营出发的交州军贺松所部,便直取编县而去。

    如果取下编县,则西线道路的大部分落入掌控,威胁到襄阳西南角的中庐县。但曹军想来不会轻易放弃此地,当有相当数量的援军从宜城、鄀县出发,横过东西两线道路之间的丘陵地带,前来支援。

    那么,由关平统领的荆州军精锐一部,将于野战中一举歼灭之。随即,荆州水军则可趁机袭取空虚的宜城、鄀县。打下这三地,曹军在襄阳以南就没有什么军事要塞,而荆州水军则有了可靠的前沿基地,足以进退了。

    负责攻打编县的贺松所部,本来驻扎在苍梧郡以北,平时负责守备始安到广信的漓水沿线,一旦北方有事,其部便是第一支从交州出发的军队。贺松的部下原本有三千人,此番北上作战,又额外调拨了驻在高凉郡的一批将士,扩充到了四千人。

    据守在编县的,乃是曹军将领焦触。

    焦触是袁绍麾下部将。袁绍死后,他归附于袁熙,建安十年时,曹操征伐袁熙,袁熙和袁尚兄弟不敢迎战,弃军逃奔三郡乌丸。于是焦触便成了袁氏在幽州最后的重将。

    以当时情形来说,焦触的选择无非两种:或者忠于袁氏,与曹军死战,或者弃甲倒戈而降。但焦触偏偏选择了第三种:

    他自号自号幽州刺史,驱率诸郡太守令长,陈兵数万,杀白马盟,摇身一变成了独霸幽州的割据势力,然后再遣使联络曹公,意图获得曹公的认可,成为名义上依附曹氏、实际掌控幽州的地方强豪。

    孰料曹公并没给焦触做梦的机会,大军一到,与焦触定盟的部下们瞬间土崩瓦解,焦触无奈,只得投降。降伏之后,他被置在邺城数年,全无职司。

    后来因为征南将军曹仁在江陵战死,荆州北部的守将多阙,曹公才调焦触南下,以征虏将军都亭侯的身份协助乐进。

    自去年以来,乐进多病,已经连续数月卧床不起。焦触以老将的身份,常常代理处置日常军务。然而骁骑将军曹彰随即南下,带着他自家的班底掌控荆北军务,于是焦触又被排除出外,转而负责一线几座城池的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