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接到了司马孚派人送来的回报,顿时失色,大概是类同于诸葛亮接到了马谡的汇报的那种心情。

    没错,司马懿是有私心的。

    司马是小姓。

    这个小姓,不是说司马家族本身大不大,而是说司马氏是一个在大汉人数并不多的姓氏,就像是诸葛一样,别管司马懿自己的家族大不大,反正其他地区没多少司马氏。

    这就决定了司马氏的每一个子弟,都很重要。

    重要的前提,是有用。

    司马懿当然也想要让司马孚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所以他愿意让司马孚在失败了一次之后,再次领兵,但是司马懿万万没有想到他明明给了司马孚提示和嘱咐,司马孚依旧是做错了……

    司马懿的计划,就是司马孚要找到并且拖住曹军,而这个找到和拖住的过程,不可能没有损伤的,但是只要拖住了,司马懿带着后军前来,就可以全功于一役了。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找到和拖住?

    自然就是要像网一样撒开去,然后多层构建,交替追逐,即便是损失小部分人马,也要让曹军无法挣脱,只能像是被勾住的大鱼一样在水中扑腾,最终消耗完全部的体力……

    在这个过程当中,交换是在所难免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人会死去,一些人会成长。

    司马家的私兵就可以混在骠骑的兵卒之中获得经验,死亡和晋升。

    在战场生死之间缔结的战友情谊,远远超出一般的狗肉朋友。

    司马家想要壮大,闭门造车是不成的。

    这就是司马懿特意向司马孚强调『慈不掌兵』四字的含义,不能害怕自己手下的兵卒损伤,甚至司马孚自己都不能怕死,可是司马孚却做出了相反的决定,他让兵卒聚集在一起,抱团行进。

    这固然会使得兵卒的损伤减小,但是同样却将主动权让给了曹军一方。

    司马懿下令,立即集结人马,连夜前往援救司马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