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李泰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吴明彻也接受了这一安排。而有了吴明彻的加入,李泰为陈昌所准备的这个班底也才算是有了一个强力的支撑点。
因为还要与南陈商讨协同出兵、进击淮南的问题,所以在敲定遣返陈昌一事之后,李泰便先安排使者快马加鞭的前往江东去,将事情告知陈霸先。
接下来,李泰又特意准备了一场家宴为陈昌、陈顼这对堂兄弟送行。宴席中这两人对唐公都是一副感恩戴德之状,显得很是兴奋,大概已经在畅想离开关中这一囹圄后便是天高任鸟飞、说不尽的恣意畅快。
李泰瞧着他们这模样,心里也不免畅想等到过上几年,他们再作为亡国之人被引回关中时,会不会想起今日临别时的欢快畅想?
宴会结束之后,李泰便安排吴明彻率领千名精卒,护卫着陈昌一行南出武关,一路往江东而去。
此时的西魏境内诸州郡之间人员物资的调集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诸方人马钱粮都在源源不断的向着同州输送而来。
军队的调集要比物资的输送更有效率,仅仅只在旬日之内,同州境内便已经聚结起了超过十万大军。
这十万大军还仅仅只是编入此番征师序列的人马,并不包括留守之众。如此规模庞大的征发动员,对霸府群众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从路线的安排、军期的拟定到营垒的设置与粮草的供给等方方面面,全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敢怠慢。
一次战争的动员所考验的并不只是军事方面的建设,如果行政方面不能给予充分的配合,那么即便是人马勉强聚集起来,军队恐怕也难以进行长途的征战。
大概是群众对此过于重视,反而显得用力过猛,而具体的表现就是军队和物资的征发速度与效率都大大超出了李泰的预判。
须知他自己也是第一次经历如此强度和规模的人员物资的调度,虽然基于过往的经验和数据有所预估,但是因为群众用心的缘故,使得过程无比顺滑,征调任务不同阶段目标的达成大大提前于他的预估。
由此便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走不走、什么时候走?
这一次的战机虽然是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举州投诚,但实际上河洛方面并不是李泰所预计的主战场,但是他又需要北齐将河洛视作接下来交战的主战场。
北豫州地处河洛以东的北齐境内,想要加以策应接收,必然就需要大军直赴河洛。这是最基本最正常的想法,上一次的邙山之战也正是因此而打起来。而且李泰在河洛之间战绩辉煌、几无败绩,如今大举征调国中甲卒,那必然就是又要征战河洛啊!
不只是一般人,包括如今霸府许多不涉机要的属官,也都认为此番大动干戈必然是要再图河洛,可能就要借此将洛阳旧都重新夺回并长期占据。
至于北齐国中,想必普遍也会持有这样的看法。人对事物的认知,首先是来自于经验。对于没有见识过的人事,即便是有所想象,也很难获得一个普遍广泛的认同。尤其李泰在河洛给东魏北齐带来的打击和挫伤让人印象深刻,所以大多数人应该也会循此惯性而针对问题做出设想。
李泰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效果,他通过在国中大举征发士卒给北齐方面施加压力,从而迫使北齐将大量的军力投入到河洛方面进行备战。等到这时候,他再从其他方向发起进攻,自然就会让北齐军队陷入被动之中。
因为还要与南陈商讨协同出兵、进击淮南的问题,所以在敲定遣返陈昌一事之后,李泰便先安排使者快马加鞭的前往江东去,将事情告知陈霸先。
接下来,李泰又特意准备了一场家宴为陈昌、陈顼这对堂兄弟送行。宴席中这两人对唐公都是一副感恩戴德之状,显得很是兴奋,大概已经在畅想离开关中这一囹圄后便是天高任鸟飞、说不尽的恣意畅快。
李泰瞧着他们这模样,心里也不免畅想等到过上几年,他们再作为亡国之人被引回关中时,会不会想起今日临别时的欢快畅想?
宴会结束之后,李泰便安排吴明彻率领千名精卒,护卫着陈昌一行南出武关,一路往江东而去。
此时的西魏境内诸州郡之间人员物资的调集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诸方人马钱粮都在源源不断的向着同州输送而来。
军队的调集要比物资的输送更有效率,仅仅只在旬日之内,同州境内便已经聚结起了超过十万大军。
这十万大军还仅仅只是编入此番征师序列的人马,并不包括留守之众。如此规模庞大的征发动员,对霸府群众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从路线的安排、军期的拟定到营垒的设置与粮草的供给等方方面面,全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敢怠慢。
一次战争的动员所考验的并不只是军事方面的建设,如果行政方面不能给予充分的配合,那么即便是人马勉强聚集起来,军队恐怕也难以进行长途的征战。
大概是群众对此过于重视,反而显得用力过猛,而具体的表现就是军队和物资的征发速度与效率都大大超出了李泰的预判。
须知他自己也是第一次经历如此强度和规模的人员物资的调度,虽然基于过往的经验和数据有所预估,但是因为群众用心的缘故,使得过程无比顺滑,征调任务不同阶段目标的达成大大提前于他的预估。
由此便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走不走、什么时候走?
这一次的战机虽然是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举州投诚,但实际上河洛方面并不是李泰所预计的主战场,但是他又需要北齐将河洛视作接下来交战的主战场。
北豫州地处河洛以东的北齐境内,想要加以策应接收,必然就需要大军直赴河洛。这是最基本最正常的想法,上一次的邙山之战也正是因此而打起来。而且李泰在河洛之间战绩辉煌、几无败绩,如今大举征调国中甲卒,那必然就是又要征战河洛啊!
不只是一般人,包括如今霸府许多不涉机要的属官,也都认为此番大动干戈必然是要再图河洛,可能就要借此将洛阳旧都重新夺回并长期占据。
至于北齐国中,想必普遍也会持有这样的看法。人对事物的认知,首先是来自于经验。对于没有见识过的人事,即便是有所想象,也很难获得一个普遍广泛的认同。尤其李泰在河洛给东魏北齐带来的打击和挫伤让人印象深刻,所以大多数人应该也会循此惯性而针对问题做出设想。
李泰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效果,他通过在国中大举征发士卒给北齐方面施加压力,从而迫使北齐将大量的军力投入到河洛方面进行备战。等到这时候,他再从其他方向发起进攻,自然就会让北齐军队陷入被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