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当然不可能只考虑粮草这一个因素,任何的战略构想也都要立足于实际的需求和现实的处境,否则就会陷入穷兵黩武的状态,往往就会乐极生悲。
李泰虽然战功赫赫,但他本质上也并不是什么好战之人,每发动一场战争都会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而今之所以会冒出这样的想法,也是因为本来就有发动战争的需求,但在之前客观条件并不具备。至于想要发动战争的对象,便是盘踞青海的吐谷浑。
任何人甚至都不需要拥有多么高深的格局和智慧,只要看到陇右河西的地图,就能够感受到吐谷浑的存在对于陇右河西所造成的威胁。
河西走廊仿佛一条健壮的手臂,既连接着广袤的西域地区,同时还钳制着草原势力的发展。而吐谷浑的存在就像是生长在这条手臂下方的一根尖刺,随时都有可能冒出来刺伤、乃至于直接截断这条手臂,给整个区域内的安宁秩序造成巨大的威胁。
讲到吐谷浑也不得不感叹这些辽东鲜卑生命力是真顽强,段氏、慕容、宇文三部早在五胡乱华之初便已经站上了历史舞台,彼此间在辽东地区争权夺势、互相杀伐。到如今已经是乱世的末期,地点也已经从辽东转到陇右,慕容和宇文氏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争。
当然如今西魏霸府已经换了李泰在执掌,但李泰同样也不会放任吐谷浑活跃在青海地区持续的对陇右进行侵扰威胁而不闻不问。
之前李泰出击突厥之后班师回朝的途中,便招凉州总管史宁来见,授意史宁针对吐谷浑展开军事打击行动。只不过当时受限于关中局势未稳,加上各种各样的客观条件都不具备,李泰也并没有向陇右地区增派新的军队,只是着令史宁整合当地兵力进行有限度的反击与进攻。
如今几个月时间过去了,关中局面进一步平稳,尤其诸骠骑府创建之后已经在平稳运行,使得李泰对关中的局势掌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然也就能向周边打量一番了。
此番打击寺庙经济诚然是收获丰厚,但在饱餐一顿之后,李泰当然还是希望能够顿顿饱。将所缴获的这一笔物资投入到针对吐谷浑的打击中去,无疑也是一个回报率非常高的方案。
如果能把吐谷浑给干服,一则减轻陇右的边防压力、让西魏霸府的军事力量能够更加从容的调度和集中,二则让陇右局势更加平稳、推动当地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就是改善商贸环境、大力推动与西域之间的商贸活动。
所以在应付完那些诉苦哭穷的骠骑府府主们之后,李泰便又将中外府属众们召集起来,商讨针对吐谷浑用兵的计划。
李泰在执掌大权之后,并没有直接撤掉中外府,而是继续将中外府保留下来,相应的人事机构裁撤掉大部分,不再作为主要的军政管理机构,仅仅只是保留了幕僚参谋的职能,当作一个商讨军政大事的智囊团。
中外府职能机构虽然简化,但是人员数量却仍然不少,自长史、司马以下,群属多加从事中郎以参谋备问。这其中既包括李泰自己的亲信心腹,原宇文泰霸府时期的人员也有列名其中。
比如早年间便在陇右河西等地担任官职的申徽、韩褒等人,当然除了中外府职位之外,这些人也都各加公卿荣衔以示资历深厚。李泰也算是继承了宇文泰的霸府职衔,因此对于宇文泰时期的人员倒也并不需要严加清理。
由于今次需要讨论的主要是吐谷浑的问题,故而李泰所召集的也主要是对陇右局势比较清楚的人。
申徽旧年担任河西大使以平定瓜州叛乱,并且还在瓜州担任数年刺史。而韩褒同样也曾担任数年的西凉州刺史,对彼方情势同样比较了解。其他人或是知兵、或是知政,对于陇右情势也都有着自己的见解。
众人被召集至此,心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猜测,而当李泰把自己的想法稍作讲述的时候,韩褒便率先开口说道:“吐谷浑本就不宾之国,恃其轻骑利于进退,于陇边常为寇掠,尤其每岁入秋之后,陇边民众更是不堪其扰,商旅几乎绝迹,的确是需要严加制裁!旧安定公在世之年,本来也有制裁吐谷浑之想,但因多边有事,终究未能竟功。”
李泰虽然战功赫赫,但他本质上也并不是什么好战之人,每发动一场战争都会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而今之所以会冒出这样的想法,也是因为本来就有发动战争的需求,但在之前客观条件并不具备。至于想要发动战争的对象,便是盘踞青海的吐谷浑。
任何人甚至都不需要拥有多么高深的格局和智慧,只要看到陇右河西的地图,就能够感受到吐谷浑的存在对于陇右河西所造成的威胁。
河西走廊仿佛一条健壮的手臂,既连接着广袤的西域地区,同时还钳制着草原势力的发展。而吐谷浑的存在就像是生长在这条手臂下方的一根尖刺,随时都有可能冒出来刺伤、乃至于直接截断这条手臂,给整个区域内的安宁秩序造成巨大的威胁。
讲到吐谷浑也不得不感叹这些辽东鲜卑生命力是真顽强,段氏、慕容、宇文三部早在五胡乱华之初便已经站上了历史舞台,彼此间在辽东地区争权夺势、互相杀伐。到如今已经是乱世的末期,地点也已经从辽东转到陇右,慕容和宇文氏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争。
当然如今西魏霸府已经换了李泰在执掌,但李泰同样也不会放任吐谷浑活跃在青海地区持续的对陇右进行侵扰威胁而不闻不问。
之前李泰出击突厥之后班师回朝的途中,便招凉州总管史宁来见,授意史宁针对吐谷浑展开军事打击行动。只不过当时受限于关中局势未稳,加上各种各样的客观条件都不具备,李泰也并没有向陇右地区增派新的军队,只是着令史宁整合当地兵力进行有限度的反击与进攻。
如今几个月时间过去了,关中局面进一步平稳,尤其诸骠骑府创建之后已经在平稳运行,使得李泰对关中的局势掌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然也就能向周边打量一番了。
此番打击寺庙经济诚然是收获丰厚,但在饱餐一顿之后,李泰当然还是希望能够顿顿饱。将所缴获的这一笔物资投入到针对吐谷浑的打击中去,无疑也是一个回报率非常高的方案。
如果能把吐谷浑给干服,一则减轻陇右的边防压力、让西魏霸府的军事力量能够更加从容的调度和集中,二则让陇右局势更加平稳、推动当地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就是改善商贸环境、大力推动与西域之间的商贸活动。
所以在应付完那些诉苦哭穷的骠骑府府主们之后,李泰便又将中外府属众们召集起来,商讨针对吐谷浑用兵的计划。
李泰在执掌大权之后,并没有直接撤掉中外府,而是继续将中外府保留下来,相应的人事机构裁撤掉大部分,不再作为主要的军政管理机构,仅仅只是保留了幕僚参谋的职能,当作一个商讨军政大事的智囊团。
中外府职能机构虽然简化,但是人员数量却仍然不少,自长史、司马以下,群属多加从事中郎以参谋备问。这其中既包括李泰自己的亲信心腹,原宇文泰霸府时期的人员也有列名其中。
比如早年间便在陇右河西等地担任官职的申徽、韩褒等人,当然除了中外府职位之外,这些人也都各加公卿荣衔以示资历深厚。李泰也算是继承了宇文泰的霸府职衔,因此对于宇文泰时期的人员倒也并不需要严加清理。
由于今次需要讨论的主要是吐谷浑的问题,故而李泰所召集的也主要是对陇右局势比较清楚的人。
申徽旧年担任河西大使以平定瓜州叛乱,并且还在瓜州担任数年刺史。而韩褒同样也曾担任数年的西凉州刺史,对彼方情势同样比较了解。其他人或是知兵、或是知政,对于陇右情势也都有着自己的见解。
众人被召集至此,心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猜测,而当李泰把自己的想法稍作讲述的时候,韩褒便率先开口说道:“吐谷浑本就不宾之国,恃其轻骑利于进退,于陇边常为寇掠,尤其每岁入秋之后,陇边民众更是不堪其扰,商旅几乎绝迹,的确是需要严加制裁!旧安定公在世之年,本来也有制裁吐谷浑之想,但因多边有事,终究未能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