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初六,圣天子降下圣谕质问群臣收复河套之事。

    “师出果有名否?兵果有余力、食果有余积、成功可必否?曾铣何足言,只恐百姓受亡辜之戮耳。”

    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

    内阁大学士严嵩忖度圣意,觉得嘉靖帝心意已变,便上书天子“河套必不可复”。

    非但如此,严嵩还将罪责全部推到了首辅严嵩身上。

    在奏疏中,严嵩毫不避讳的点明

    “廷臣皆知复套之谬,只是‘有所畏耳’。”

    这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

    朝臣们其实内心都是知道在此时收复河套是荒谬的,只是因为畏惧某个人,故而选择附和。

    这个人自然便是首辅夏言。

    有了首辅的背书,曾铣自然有恃无恐。

    严嵩这一招可谓是阴险至极。

    嘉靖皇帝本就对夏言起了疑心,看到这份奏疏后更是勃然大怒。

    他降下旨意责斥夏言私荐曾铣,不顾国家安危,民人生死。

    夏言得知之后自然惶惶不可终日,上疏替自己辩解。

    但嘉靖皇帝此刻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夏言的申辩,再下一道旨意责斥其“强君胁众”,命百官议定其罪。

    皇帝都表态了,百官们自然知道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