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主派来的说客是自己的亲叔。这座城邑有能力牧马,被称为马邑。

    当时牧马都是在西边广阔的草原上,像马邑附近这种山谷之处其实并不合适牧马。但马邑附近地势比较开阔,养几十匹马倒也还跑得开。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不仅出售马,还负责马的调教、训练。这里养的马由于种群退化,已经不适合作战,但用来拉车或代步还是可以的。

    这位马叔就拉来了十匹马,为马邑当说客。

    贵客笑脸登门,这边自然也只能笑脸相迎。蒙骜将马叔请入军营,与他会谈。

    马叔首先表达了对秦军的服从之情,并赠送马匹十匹以为报效。

    蒙骜道:“敝邑主上党,经年矣。而贵邑贡赋不至,何也?”

    马叔佯惊道:“何以言之?牺牲贡献,未敢加也,必也至!……容微庶归城细查,若有下臣处事不周,自当斩之,以报大国!”

    蒙骜道:“马叔至也,但以马十骑,孤身而至,纵有下臣之过,何以查之?大军至,未闻以骑劳之者!”

    马叔顿时汗流浃背,道:“是敝邑失罪。容微庶归城言于主,犒劳必至!”

    马叔骑上马,飞驰回城。

    蒙骜宿营的地方离马邑直线距离只有十里,但由于少水曲折,河谷内行走不易,只有一条小道可容两人错身而行,几乎不可能过大军;要想前往马邑,绕行山梁反而更加容易,虽然路程要增加近二十里。马叔往返马邑,都是走那条山道。

    蒙骜望着马叔骑马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自己进到距离马邑十里处安营,其实目标前不完全是马邑,周围的城邑也在威慑范围内。他让被征服的邑民带着秦大夫前往说服未征服的邑民投降,甚至劝告他们不用逃进山里,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他一路北来,征服的城邑越来越多,却在马邑这儿遇上了说客。不仅如此,马邑还敢关闭城门,展示出一种坚决抵抗的态度,令蒙骜感到意外。马邑的态度也引起周围一些城邑态度的变化。据那些前往说降的大夫报告,有些城邑的态度显然比较强硬,与山里人怕惹事的风格有异。

    在这种小山沟里,说客是比抵抗更加稀少的存在。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既不是生存必需,也没有相应的培养条件,山里人通常讷于言,拙于情,凡事用行动说话。而这位马叔明显不是这样,虽然言语不多,但口齿清晰,条理分明,显然不是山沟里的产品。他会是从哪里来的呢?

    另外,马邑是用军事的手段征服好呢,还是允许他投降利益大呢?他看看自己所剩不多的士卒,派军使回端氏,让再抽调一千士兵带着糇粮过来。

    第二天,山道上再出现一队车队,约有三十乘,领队的仍然马叔。由于对方人数较多,蒙骜令一队士卒过去,止住车乘,只将领队的带过来,其余人车围成一圈,在营外一里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