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〇〇章金融风暴(四)

    安毅送别黄绍竑,回到守备旅驻地时,已经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刚刚走进会议室,安毅就被满屋子的烟雾呛得接连咳嗽了几声,连忙走到窗户前,推开门窗,让外面的新鲜空气透进来,这才坐回主位,笑着问道:“怎么样?讨论得如何了?”

    劳守道笑了笑,递给安毅两纸电文:“这是美国的回电,比我们想象得更为周到贴切,现在我们拿不定主意,是不是依计行事,大大地赚上一笔?不过这有可能会惹来骂名,所以我们还没做出最后的结论。”

    安毅先拿起第一份电文仔细观看,看到上面罗列的白银储量的具体数字,赞不绝口:“好啊,有了这么多的白银打底,连我的腰板都要硬朗不少,至少在半年之内,不用担心出现银荒了。”

    说罢,安毅继续拿起第二份电文,才看了一会儿,神色就变得严峻起来,看完沉思了一下,又再次看了一遍,随即望向周崇安、何京等人:“这个提议很新颖大胆,大家是什么看法?”

    周崇安道:“很受启发,不过短时间内拉升银价,将会导致目前就已经出现的银荒苗头变得越发严峻,国内的工商业将会迅速出现萧条征兆,估计招受损失的不止是江浙工商业财团,我们的川南企业也会出现问题,尤其是蒋委员长,他现在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剿共上面,要是财政不稳,估计他会病急乱投医,找你的麻烦。”

    安毅点点头:“要是撑过一段时间,又会怎么样?”

    何京有些不确定地说道:“按照常理来说,没有利好政策出台,我们手里储存的白银足以把白银价位打压到每盎司三十美分之内。经济危机以来,所有的人已经成了惊弓之鸟,要是整个市场让人感到绝望,甚至有可能会跌破每盎司二十三美分的历史最低价格。不过,现在我们没法确定美国方面会什么时候会通过收购白银的法案,要是我们在打压银价的时候,美国那边突然出现重大利好,那么我们辛苦多年囤积下来的白银,连渣都不会留下一点,全都将被美国这个巨大的国家机器给吞噬。相对于这个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我们的力量还是显得太过弱小了。”

    安毅心里也委决不下,可是刚才进会议室前听到沈凤道汇报的一个消息,让他打定了主意:“各位,我这里有个重要的消息通告大家。原本我们一直以为,日本人还不知道美国方面的举措,但是很显然,我们都错了,日本人是没有动用日元收购白银,但是却拿着更为廉价的军票,悄悄囤积白银。

    “大家知道军票是什么东西吧?对,所谓军票,就是由军事机构发行并主要流通于军队中的小面额钞票,通常是在国家发生或参与战争时发行的,有时军票的发行也是占领军用来掠夺其占领区的财富的一种手段。早在日俄战争期间,日军便已使用军票,其后每次对外用兵时皆使用军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疯狂发行军票,更逼令东北民众兑换军票作为货币。及至去年的长城抗战,这种军票又开始流行于华北。由于军票发行时不会有保证金作为兑换支持,也没有特定的发行所,所以军票不能兑换日元,只用于日军和民间的交易,也就是说,只要日本人乐意,无论发行多少军票也没人理会,就算最后军票变得一钱不值,但他们却已经兑换到了足够的物资,其中就包括白银。

    “日本人现在就悄悄在华北,用军票大量兑换银元。由于日军规定的军票与银元的比率为一比一,现在他们悄悄拿出一点一五比一甚至一点二五比一的比率兑换军票,民间的人以为有利可图,便悄悄从江南、东南甚至两湖一带搜集银元带到华北,兑换成军票后再购买相应的物资回来赚钱牟利,所以最近几个月时间,日本已经悄悄囤积了大约三千多万的银元。

    “日本人卑鄙啊,这一手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以前还在想怎么上海几个银行简简单单的收购行为,就造成这么严重的钱荒,现在才明白,原来日本人早就开始动手脚了。所以,这次反击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要让日本人把吃下去的银元全部吐出来,狠狠地蹂躏一下他们那看似坚强、其实脆弱无比的信心,同时加强我们的白银储备和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

    安毅的话让大家热血沸腾,劳守道少有地露出了愤然之色:“没想到日本人如此阴险,做坏事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次不给他们一个教训,他们还以为中国人全都是目光短视的猪狗之辈,我真为那些为了蝇头小利甘愿做汉奸走狗的人脸红。”

    安毅淡淡的一笑:“老道,你真以为这些事情是日本人出面的吗?现在全国上下,对日本一片喊杀喊打之声,那些商贾就算是追逐利润,也不会把自己直接置于人民的对立面。做这些的,都是那些被日本人收买利用的政客和将军们,从青岛传来的最近情报显示,韩复渠就在用日本的军票兑换银元,大家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了吧?”

    众人非常吃惊,想了想若有所悟,自一战后山东就成了日本的传统势力范围,北伐时日本甚至亲自派出大军,在济南一线阻挠国民革命军北上,由此可见日本对山东的重视程度。韩复渠入主山东后,便对中央的命令阴奉阳违,自长城抗战后,华北局势急剧恶化,想必此时的韩复渠对日本抛出的橄榄枝不会视而不见,加之其可以从银元走私中大捞一笔,充实自己的军力,这么做也不让人觉得奇怪了。

    名为叙府经济研究所所长、真实身份却是情报局副局长的吴哲夫知道的远比在座的许多人要多得多,他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