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雨虹回到府里也是忧心忡忡,晚上,白子玉回来了,对云雨虹讲了他白日里与秦家父子谈话之事,并说秦家父子都夸倒霉鬼孝顺、大方得体,没有丝毫不满意的,在他把话说开后,也都表示会善待倒霉鬼的,让云雨虹放心。
云雨虹也把自己去秦府的见闻对白子玉讲了一遍。白子玉听了也皱起了眉头,但还是安慰云雨虹道:“秦家父子看来是不知此事的,但现在知道了,他们应该会处理好这件事,秦大学士办事还是很稳妥的,你大可放心。”
云雨虹却摇了摇头,问道:“你觉得倒霉鬼会幸福吗,我觉得不会,秦夫人看不上她,秦大学士怕也是看在你我面子上才对她好些,至于秦阳,老实说我有点儿后悔,当初同意他们的婚事前,我就该问问他到底是看上倒霉鬼什么了,他和倒霉鬼是否有共同的话题,是否想好如何与一个和他完全不同的行走江湖的女子相处。我了解倒霉鬼,她不喜欢读书的,可秦阳却每日里与她讨论诗词,倒霉鬼怎么能快乐得起来。”
白子玉愣了下道:“这倒也未必,人总是会变的,说不定倒霉鬼现在就了解了诗词的意境,喜欢上诗词了呢。夫妻之间相处之道都是互相探索,只要倒霉鬼愿意,我们外人又能说些什么。”嘴上安慰着云雨虹,白子玉心中也觉不妙,倒霉鬼有事不与秦阳说,秦阳这么久都发觉不了妻子不快乐,这本身就是问,这样的两个人还谈论更需心灵感受的诗词,又怎么能是愉快的呢。只是云雨虹现怀着孕,他不想云雨虹太过操心。
云雨虹瞟了白子玉一眼道:“我平日里可没和你谈论武功,你也没和我谈论诗词,人的秉性是那么好改变的,只是我们了解对方的喜好,尊重对方罢了。倒霉鬼自卑,不是秦夫人带给她的,怕是秦阳无意间的举动引起的。”
白子玉无法反驳,但秦家的家事外人实在不好介入太深,除非是倒霉鬼打定主意不与秦阳过了,否则,他们插手太多反而更让秦家人对倒霉鬼反感,对倒霉鬼更加不利。
云雨虹也知道,只要倒霉鬼还想和秦阳在一起,她们所能做的就有限,着急也是无用。奔波了一天也是累了,只得与白子玉早早安歇了。好在第二天,秦阳特意到府表达了歉意,且表示会对倒霉鬼好之后,云雨虹才算放心了些。
京中的日子很快又忙碌起来,随着新科仕子的到任,那些外地的官员纷纷回京,不少人接的是京中的任命,更是举家都搬了过来,这就免不了各类庆祝聚会,什么乔迁之喜,升官之喜,团圆之喜等等,人们要借这样的机会结交新的人脉,所以每日里宴会不断,云雨虹和白子玉自是在邀请之列,云雨虹去了两次觉得实在没意思就不想再去了,最后只能说怀了身孕要安胎,干脆闭门谢客。
相对于云雨虹,白老夫人和二夫人就活跃得多,虽然京中有些人对白家不耻有所疏远,但外面回来的官员感受不深,且他们也摸不清长公主和白家的关系,所以对白家人还是表现得十分敬重亲近的。这让两个女人心中好受了不少,白二爷是没指望继承侯位了,但是还有白子麒和白子麟兄弟啊。如今白子麟也早到了成家的年纪,原本因白家一直事情不断不好说亲,后来白家名声差了,京中贵女都不愿下嫁,但是这新回京的官家女可是机会啊。
白老夫人到每家坐客不仅对嫡女十分关注,都要亲自见见,对那些庶女也是十分亲热的,有人问了,白老夫人是否也在为家中大房的几个庶子物色妻子人选,白老夫人笑笑道:“那些孩子的婚事自有他们的父亲操心,我啊是为子玉挑的。公主现在怀了身孕,身子不适不能伺候夫君了,所以我要为子玉挑两个可心人。”
不少人喷出一口茶来,公主伺候驸马?说反了吧,虽然白子玉是相爷,但也是皇家女婿,可没听说过驸马能纳妾的。这白老夫人可有征得白子玉夫妻的同意,不过以公主的霸道和行事作风,她同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有的人家也不愿意了,家中女儿虽是庶女,但也都是要做正妻的,谁家会把好好的女儿送去做妾,没的丢了颜面。当然,有人清高不愿意,但也有那想要投机取巧的人家,指望送个女儿过去可以讨好一国丞相,保证以后官场平顺,甚至可以平步青云的,所以,白老夫人倒也并非全无所获。
白老夫人这样做可不是好心,她是想恶心下云雨虹。自云雨虹怀孕的消息传出来后,她的心里就充满了嫉妒、气愤等等情绪。白家妻妾假孕一事不用说肯定是云雨虹搞的鬼,如今白家官司缠身,被世人唾弃,她却无事人一般,毫不受影响,现在又怀了孩子,老天真是不公,竟对她如此厚爱。
白老夫人实在忍不住了,现在云雨虹怀孕了,这是她最脆弱的时候,她要在这时候搞点儿事,如果能借机破坏白子玉和她的感情,或是害她掉了孩子最好,如果不能,恶心一下她也是好的。白老夫人的想法白二夫人并不赞同,觉得作用不大,只是她对云雨虹又何尝不恨呢,只要能让云雨虹难受,她都不会想去阻止的,再说有个孝字压着,云雨虹也不敢把老夫人怎么样。
白子玉要纳妾的消息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白子玉得到消息后气得差点咬碎了一口白牙。云雨虹现在怀孕未满三个月,正是安胎的关键时候,一旦两人为此起了争执,虹儿和孩子有个三长两短他要如何是好。
白子玉特意赶回家中,小心翼翼的把这件事跟云雨虹说了,云雨虹倒是反应很平静,看着白子玉道:“老夫人说要找人照顾玉郎,这是为玉郎着想,玉郎要不考虑一下?”
白子玉一拍大腿,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虹儿还是吃醋了。急忙摇头,白子玉竖起三根手指道:“虹儿,我发誓,今生得虹儿一人足矣,如有…”
云雨虹也把自己去秦府的见闻对白子玉讲了一遍。白子玉听了也皱起了眉头,但还是安慰云雨虹道:“秦家父子看来是不知此事的,但现在知道了,他们应该会处理好这件事,秦大学士办事还是很稳妥的,你大可放心。”
云雨虹却摇了摇头,问道:“你觉得倒霉鬼会幸福吗,我觉得不会,秦夫人看不上她,秦大学士怕也是看在你我面子上才对她好些,至于秦阳,老实说我有点儿后悔,当初同意他们的婚事前,我就该问问他到底是看上倒霉鬼什么了,他和倒霉鬼是否有共同的话题,是否想好如何与一个和他完全不同的行走江湖的女子相处。我了解倒霉鬼,她不喜欢读书的,可秦阳却每日里与她讨论诗词,倒霉鬼怎么能快乐得起来。”
白子玉愣了下道:“这倒也未必,人总是会变的,说不定倒霉鬼现在就了解了诗词的意境,喜欢上诗词了呢。夫妻之间相处之道都是互相探索,只要倒霉鬼愿意,我们外人又能说些什么。”嘴上安慰着云雨虹,白子玉心中也觉不妙,倒霉鬼有事不与秦阳说,秦阳这么久都发觉不了妻子不快乐,这本身就是问,这样的两个人还谈论更需心灵感受的诗词,又怎么能是愉快的呢。只是云雨虹现怀着孕,他不想云雨虹太过操心。
云雨虹瞟了白子玉一眼道:“我平日里可没和你谈论武功,你也没和我谈论诗词,人的秉性是那么好改变的,只是我们了解对方的喜好,尊重对方罢了。倒霉鬼自卑,不是秦夫人带给她的,怕是秦阳无意间的举动引起的。”
白子玉无法反驳,但秦家的家事外人实在不好介入太深,除非是倒霉鬼打定主意不与秦阳过了,否则,他们插手太多反而更让秦家人对倒霉鬼反感,对倒霉鬼更加不利。
云雨虹也知道,只要倒霉鬼还想和秦阳在一起,她们所能做的就有限,着急也是无用。奔波了一天也是累了,只得与白子玉早早安歇了。好在第二天,秦阳特意到府表达了歉意,且表示会对倒霉鬼好之后,云雨虹才算放心了些。
京中的日子很快又忙碌起来,随着新科仕子的到任,那些外地的官员纷纷回京,不少人接的是京中的任命,更是举家都搬了过来,这就免不了各类庆祝聚会,什么乔迁之喜,升官之喜,团圆之喜等等,人们要借这样的机会结交新的人脉,所以每日里宴会不断,云雨虹和白子玉自是在邀请之列,云雨虹去了两次觉得实在没意思就不想再去了,最后只能说怀了身孕要安胎,干脆闭门谢客。
相对于云雨虹,白老夫人和二夫人就活跃得多,虽然京中有些人对白家不耻有所疏远,但外面回来的官员感受不深,且他们也摸不清长公主和白家的关系,所以对白家人还是表现得十分敬重亲近的。这让两个女人心中好受了不少,白二爷是没指望继承侯位了,但是还有白子麒和白子麟兄弟啊。如今白子麟也早到了成家的年纪,原本因白家一直事情不断不好说亲,后来白家名声差了,京中贵女都不愿下嫁,但是这新回京的官家女可是机会啊。
白老夫人到每家坐客不仅对嫡女十分关注,都要亲自见见,对那些庶女也是十分亲热的,有人问了,白老夫人是否也在为家中大房的几个庶子物色妻子人选,白老夫人笑笑道:“那些孩子的婚事自有他们的父亲操心,我啊是为子玉挑的。公主现在怀了身孕,身子不适不能伺候夫君了,所以我要为子玉挑两个可心人。”
不少人喷出一口茶来,公主伺候驸马?说反了吧,虽然白子玉是相爷,但也是皇家女婿,可没听说过驸马能纳妾的。这白老夫人可有征得白子玉夫妻的同意,不过以公主的霸道和行事作风,她同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有的人家也不愿意了,家中女儿虽是庶女,但也都是要做正妻的,谁家会把好好的女儿送去做妾,没的丢了颜面。当然,有人清高不愿意,但也有那想要投机取巧的人家,指望送个女儿过去可以讨好一国丞相,保证以后官场平顺,甚至可以平步青云的,所以,白老夫人倒也并非全无所获。
白老夫人这样做可不是好心,她是想恶心下云雨虹。自云雨虹怀孕的消息传出来后,她的心里就充满了嫉妒、气愤等等情绪。白家妻妾假孕一事不用说肯定是云雨虹搞的鬼,如今白家官司缠身,被世人唾弃,她却无事人一般,毫不受影响,现在又怀了孩子,老天真是不公,竟对她如此厚爱。
白老夫人实在忍不住了,现在云雨虹怀孕了,这是她最脆弱的时候,她要在这时候搞点儿事,如果能借机破坏白子玉和她的感情,或是害她掉了孩子最好,如果不能,恶心一下她也是好的。白老夫人的想法白二夫人并不赞同,觉得作用不大,只是她对云雨虹又何尝不恨呢,只要能让云雨虹难受,她都不会想去阻止的,再说有个孝字压着,云雨虹也不敢把老夫人怎么样。
白子玉要纳妾的消息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白子玉得到消息后气得差点咬碎了一口白牙。云雨虹现在怀孕未满三个月,正是安胎的关键时候,一旦两人为此起了争执,虹儿和孩子有个三长两短他要如何是好。
白子玉特意赶回家中,小心翼翼的把这件事跟云雨虹说了,云雨虹倒是反应很平静,看着白子玉道:“老夫人说要找人照顾玉郎,这是为玉郎着想,玉郎要不考虑一下?”
白子玉一拍大腿,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虹儿还是吃醋了。急忙摇头,白子玉竖起三根手指道:“虹儿,我发誓,今生得虹儿一人足矣,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