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的一处大山内,清新的空气在鼻尖流转,让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都异常舒爽。

    这偏僻的地方要坐将近20个小时的大巴车才能到达最近的县城,每出一次门,都是一次旅行的折磨。

    今年到这里来的,一共是四名老师,三女一男,苏玥就是其中之一。

    抛开旅途上的颠簸不提,苏玥对这里还是很适应的。

    就在两年前,她心目中的那个男子曾经连续两年来到这个叫塔拉的小村中支教,苏玥在这里找到了很多他留下的痕迹。

    塔拉小学很简单,就是三栋砖瓦房搭建的,其中一间还是木板房,看起来单薄腐破。

    就这么三间破房子,竟然容纳了附近十五公里内所有家庭的孩子来上学。

    有的孩子甚至凌晨四点就要从床上爬起来,走路三个小时来学习。

    路途太过遥远,很多家庭都不愿意小孩子来读书,正是那个人挨家挨户的家访,依靠自己的谈吐和智慧,告诉住在这大山中的人们,读书,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他在这里的时候没有面对女孩子的那种腼腆,有的是阳光积极。

    他可以走遍每一个村落,把每一个家庭中的适龄儿童带到这里,给他们讲课,授予他们知识。

    他可以在那间木板房中搭一条长长通铺,从县城买来被褥,让孩子们能在中午的时候有个午休的地方。

    他也可以把教室前的平地开拓出来,修建了一个简易的篮球场,并且买来十几个篮球让孩子们可以娱乐一下。

    他也会买来跳绳,文具,书本……等等一切孩子们可以用的东西。

    当苏玥四个人来到这里的时候,被这里的孩子们惊呆了。

    他们以为自己会到了一个知识贫瘠,民风彪悍的荒芜之地,哪里知道这些孩子不但知书达理,而且特别懂事。

    他制作了简易的取水器,让孩子们能够从学校中就喝到远处古井里甘甜的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