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了一岁,隗夕从一个说书先生那儿得知,在十几年前,江湖几大门派平分秋色,隗氏就是其中十分显赫的一支。可惜的是,隗氏和当时朝廷的楚国公交好,因为朝廷党派之争,和楚氏相抗衡的梁氏在一夜之间几乎被灭门殆尽。先帝震怒,下令彻查此事,结果查到了他信赖万分的楚氏头上,朝野上下无不震动骇然,先帝念旧情,只诛伐了几位主谋,其余的流放全国各地,而隗氏作为楚氏余党,被指控协助楚国公刺杀梁氏,先帝杀鸡儆猴,是下了死心要趁着这个风头灭一灭江湖朝廷勾结的风气,隗氏被满门抄斩,从江湖门派中除名,受到世人痛恨与唾弃。

    从此隗氏与楚氏成了天下人口中的忌讳,众人都心照不宣地当作这世上从未有过这两家族。

    “兄长,”隗夕从说书先生那儿回来时,看见隗江正在灶前做饭。

    “回来了。”隗江笑着回头应了一声。

    隗夕在厨房门口停下脚步,一手扶住门框,望着蹲在灶前煽火的身影,唇瓣翕动了几下,最终没有说出口。若是没有那个小丫头,没有说书先生,是不是日子还会像从前那样,细水长流、平淡如水地过下去,隗江依旧会独自担负着所有秘密,做任何她爱吃的菜,若无其事地看着她一天天长大,然后让这个秘密随年岁老去,或者等她自己有一天偶然推开一扇尘封已久的门,亲自揭开上面的封条。

    “怎么不说话?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炉子里的火还不够旺,隗江拿起钳子,夹了一簇树枝叶放了进去。

    隗夕杵在原地,还是没有吭声。她觉得有些累,于是身子顺着门框慢慢滑了下来,像一条在涸辙里挣扎的濒死之鱼。这么多年了,她执着于寻找与身世相关的蛛丝马迹,如今一切尘埃落定,是一个她从未想到过的答案。她幻想过爹娘的很多种身份,农民,教书先生,商人,江湖侠客,或是里胥小吏,甚至在街上看到坐在轿子上的小姐掀开帷帘,满身的绫罗绸缎夺人眼目时,她的脑海里也有闪过一丝念头,是不是阿爹阿娘当了大官,没空照顾她和兄长,等她长大些,一家人就可以团结。

    罪人。天下人眼中的罪人。

    她在心里不断重复着这个词,仍旧觉得恍惚。自己虽对爹娘知之甚少,可冥冥之中她能感知到他们对她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铮铮气骨仍长存于世间。她和隗江,言谈举止若有一点父母的影子,她便会欣喜不已,好像离父母又进了一些。现在世人告诉她,她所有欢喜的影子,不过是戴罪之身的影射,这要让她如何接受。

    “兄长,”她的声音在陈旧的厨房里响起,“爹娘生前对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隗江拾柴火的动作一顿,抬起眼帘看她。隗夕抱着双膝,半倚在门框上,用一种从未有过的目光与他对峙。他这次出奇地没有责怪她,而是柔声道:“侠义正道,虽死不违。””

    侠义正道,虽死不违。

    隗夕默念着,一滴热泪在眼眶中打转。她自始至终都坚信父母的为人,就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为正道,至死不渝,既是如此,为何又被天下认定是罪恶滔天,乃至瓜蔓抄的地步。这其中一定另有隐情,说不定,说不定,爹娘正是被奸妄小人迫害致死!王道无情,帝王家又哪里顾得上江湖草民的命?

    好像有一把匕首插入她的心脏,要喷薄而出的鲜血硬生生地被什么阻碍,厚重地淤积在心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微微偏过头去,换到一个隗江恰好看不见她正容的角度,把含在眼里的泪憋了回去。窗外的暮色已吞噬了大半的天边,好像砚中浓重的墨掺进了几滴浑浊的水。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从何处去寻找真相?当年知道这件事的人又有谁?现在的猜测没有确凿的证据,永远只能是猜测。

    “阿夕长大啦,有烦心事也不和哥哥说了。”隗江不知何时坐在了她身旁,揽过隗夕的肩,顺着她的目光望向远方。

    刚被隗夕憋回去的眼泪又要涌出来,隗夕瘪瘪嘴,轻轻地笑了一下,掩饰自己的异常。

    想把一切都倾诉给兄长的念头在她心中萌生,可也仅仅是一瞬,便如微弱烛火熄灭。无论如何,她都不能告诉隗江,就像隗江隐忍了九年,无论如何也无法亲口告诉她一样。她明白隗江的用意,上一辈人的恩怨,他有责任不让她卷入进去,尽管薄纸终包不住火,可是能护住一时便是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