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的作战,是目前少年营经历的最后一场战斗。此战,营参与行动的一百人折损近半,该营遭此重创,自那开始的两个月,就再没有任何军事行动。

    杨明志也认识到,最好不要再把这群少年当做普通的士兵去用。他们的作战不可谓不英勇,然英勇的代价就是大量无谓的伤亡。一般部队的战士通常能平和的看待战友的牺牲,对于一群持枪的少年兵的战死,无疑会对士气带来打击。

    所以在部队编制上,少年营就应该作为铁匠村的守备部队来用。唯有其中的一些精英,例如一些神枪手,或年龄较大的孩子,才能调入正规部队。

    按理说哈尔科夫的年纪已经过了十六岁,这般年龄的俄国人很多已经胡须茂密,身体高大,乍一看就是成年人。

    他没有离开这支部队,并一直遵守着司令赋予的职责——训练这支队伍。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他自认为部队又具备上战场的资质了。然而,他的申请从来都被驳回,无论是杨明志还是耶夫洛夫,少年营压根就不在一线部队的战斗序列。这些人想要打仗,几乎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即德军面展开第三次围剿!

    现在的少年营兵力完恢复到三月份的状态,因为新加入了四十名新兵——来自第17游击旅的少年兵。

    对于这支游击旅的旅长米罗什尼科,他把控制下的所有能拿得起武器的人,都算作是士兵,这其中甚至还有十二三岁的少年。

    这种可以说非常年幼的孩子,他们的家园被德军焚烧,亦或者父母死难,其实复仇对他们来说还过于遥远,人首先要活着,而找到游击队,无疑是一种活下去的方式。

    米罗什尼科只会武装男孩子,那些少女,他不屑一顾。

    游击旅在遭遇重创后,仅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挨到了游击共和国。他们刚刚进入就开始了整编,毕竟留守在此的将军耶夫洛夫,对军队的管理他还是有着很大的力。

    游击旅的兵力被缩编,旅压缩成了两个营,其中的老人和孩子,完从战斗序列中剔除出来。不过这些人老弱都有作战的经历,如若在某些危机情况,他们也有再次作战的可能。

    所以,一部分老人被请到兵工厂,从事修理武器、制造子弹的简单工作。一些还被直接调入了矿场,安插在几乎由老者组成的“矿场守备营”。

    游击旅中的孩子,年纪太小的送到学校管理起来,年纪较大的少年少女,就送到少年营去接受军事训练。

    又有四十二个孩子归哈尔科夫管理,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哈尔科夫是想像老办法来训练,在几天的训练发现,那些来自游击旅的男孩,这群人就是一个个刺头。对于不听话的兵,一般踢上几脚就好了,哈尔科夫这般举动竟然差点变成部队群殴。最终,不服管教者被关了一天禁闭了事。

    麻烦的不止男兵,新来的女兵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