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东线无战事(一)(1/2)
1647年11月15日,圣玛丽岛。。。
这个月份的圣玛丽岛正是雨水渐渐变多的季节,同时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潮湿闷热的天气、不时掠过海岸的飓风以及经常可见的倾盆大雨,使得这个美丽的热带岛屿几乎成了整个华夏东岸共和国境内最不宜居的地区。
事实上也差不多。在如今的华夏东岸共和国境内,新华夏地区的四个城镇(新华港、西乡半岛、塔城港、圣玛丽岛)的居民年死亡率常年保持在10%左右,成了东岸共和国身上一个缓慢持续失血的伤口。肆虐的疟疾是本地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几乎占到了死亡原因的六成,此外痢疾、霍乱、黄热病等也是人们致死的主因。
即便是在开发最早、生活卫生条件最好、堪称熟地中的熟地的新华港,去年一年政府将居民死亡率控制在了9%,都已经被视为了不起的成就和天大的好运气了。在东岸共和国的本土,新华夏岛给人们的印象一直就是死亡和富饶的双重属性。《真理报》有一期曾登载过,新华港某村几十户人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家生了四个小孩却只活下来了一个,其他的人家稍微强点,基本上是两三个小孩里活一个。
有这样的健康记录,也就难怪乎新华港发展了这么多年,人口却始终上不去。要知道,国家平均每年都会流放五百名印第安开拓者到这边来定居,此外本地政府也经常从远东过境的移民里截留——不但是身体虚弱无法继续远航的截留,就连身体强健、一看就很能干活的也要截留不少。再加上新华夏开拓队坚持多年的问马斯喀特商人购买波斯、俾路之人女奴。新华港加西乡半岛的总人口到今年年初才将将突破了4500人。整个殖民地四个城镇的总数也不过是八千人出头而已。
这样少的人口数量,干什么都很令人蛋疼。比如眼前的归化港(安布迪富图特拉港)——因本地数百名海盗及家属接受东岸人的统治而得名——人口数量加上这两年陆续移来的数百名明人、希腊人才刚刚破千,经济上也主要以种植玉米、伐木为生。甚至连捕鱼都很少,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渔具。
这里虽然不是新华夏岛传统的渔业区——新华夏地区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显然是在岛的西侧、莫桑比克海峡以内,那里盛产大龙虾及各种经济鱼类,甚至偶尔还能看到抹香鲸的身影,比起这里是富饶多了——但岛的西侧大陆上好歹也有多条大河入海,渔业资源相对还是比较丰富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居民一直没能利用起来。
乘坐新华港——归化港——塔城港定期航班上岸的利群此时见到的便是这么一副场景。破破烂烂的低矮木屋、规划凌乱的城区建筑、被水泡软的砂石路面街道、光着屁股倚在门边的小孩,以及不时在街道上哼哼乱窜的家猪,无一不在向人们诉说着这是一个何等偏僻落后的地区。
利群刚看到这副场景时曾有些恍惚,依稀间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曾经纵横驰骋过的大明。当时在南直隶凤阳一带流窜时所见到的,可不就是眼前这副景象。利群摇了摇头,驱散了脑海中的幻觉,然后定神看着面前一个穿着棉布衣衫的男人。这个人是码头办事员,正在给他们办手续,利群仔细观察了下,只见他皮肤微黑。脸上的五官清楚地表明他是欧洲海盗与本地土著的混血后裔。他身上还穿着一件染过色的中山装,利群认得这种服装。这是政府给基层官员、办事员们发放的统一制服。
与利群等人一起过来的新华港官员一上岸便冒着大雨走到了一处两层木屋前,扯开嗓子吼了两声后,一个中年男人几乎连滚带爬地从楼梯上走了下来,然后与该官员进行了一番交谈。交谈完毕后,两人便一起朝利群等人所站的码头遮雨棚下而来。
“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魏,叫魏克多,我的父亲来自南特,他曾是一名伟大的航海家。”这个面向看起来不是很老的男人介绍着说道,“现在我是本地的镇长,上个月新华港的史队长刚刚任命。”
听到翻译将当地土语翻译过来后,利群点了点头,然后朝陪同他们前来的官员道:“那么于科长,我们现在就去参观一下种植园?时间有点宝贵,我们不想浪费太多的时间。”
被称作于科长的大胡子男人抬头看了看头顶仿佛破了个窟窿般下雨的天空,叹了口气后说道:“那好,我们现在就去。来之前我从资源局调来了一份归化港附近的种植园分布图,目前空缺的分别是第1、4、5、12、16、20这6个种植园,我们就先从第1个看起吧。你们是第一批愿意来新华夏开拓的商人,史队长说了,要给你们点优惠,有什么困难我们会尽量帮你们解决的。那么就不多说了,我们出发吧。”
于科长说完,又扭头朝那名魏镇长说了几句什么。说完后,魏镇长便点了点头,然后快步跑到那栋两层小木楼下,将一批闲坐在那本地土人踹了起来,一人手里塞了个铜币后,这些土人便很狗腿地冲了过来,给众人打起了伞。
利群嫌他们矮小,直接一把夺过雨伞自己打了起来,那土人被朵了雨伞也不恼怒,依旧笑嘻嘻地说着什么,一边说一边指着他腰间的挎篮,那里装着一些卖相不是很好看的热带水果,看样子是想向利群这种土豪兜售。
利群没理他,迈开大步向前走。雨后的砂石公路软化得很厉害,路面上到处是积满了污水的水坑,利群定睛看去,这些水坑基本都是被载重货车压出来的车辙印。进入雨季后便积满了水。偶尔还会有一只蛤蟆从水坑里跳出。然后发出一声难听的鸣叫。
路两旁杂草丛生,绿油油的生命力看起来很旺盛,公路边缘的一小片地带已经渐渐被这些杂草侵蚀掉了,看样子如果不定期清除的话,这些杂草多半能长到路中间来。砂石公路两侧还各修建了一条排水沟,此时排水沟里也积满了水,正哗哗地往下游。排水沟外侧则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青翠欲滴的玉米秧子在雨水的浇灌下显得更加娇嫩。
这个月份的圣玛丽岛正是雨水渐渐变多的季节,同时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潮湿闷热的天气、不时掠过海岸的飓风以及经常可见的倾盆大雨,使得这个美丽的热带岛屿几乎成了整个华夏东岸共和国境内最不宜居的地区。
事实上也差不多。在如今的华夏东岸共和国境内,新华夏地区的四个城镇(新华港、西乡半岛、塔城港、圣玛丽岛)的居民年死亡率常年保持在10%左右,成了东岸共和国身上一个缓慢持续失血的伤口。肆虐的疟疾是本地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几乎占到了死亡原因的六成,此外痢疾、霍乱、黄热病等也是人们致死的主因。
即便是在开发最早、生活卫生条件最好、堪称熟地中的熟地的新华港,去年一年政府将居民死亡率控制在了9%,都已经被视为了不起的成就和天大的好运气了。在东岸共和国的本土,新华夏岛给人们的印象一直就是死亡和富饶的双重属性。《真理报》有一期曾登载过,新华港某村几十户人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家生了四个小孩却只活下来了一个,其他的人家稍微强点,基本上是两三个小孩里活一个。
有这样的健康记录,也就难怪乎新华港发展了这么多年,人口却始终上不去。要知道,国家平均每年都会流放五百名印第安开拓者到这边来定居,此外本地政府也经常从远东过境的移民里截留——不但是身体虚弱无法继续远航的截留,就连身体强健、一看就很能干活的也要截留不少。再加上新华夏开拓队坚持多年的问马斯喀特商人购买波斯、俾路之人女奴。新华港加西乡半岛的总人口到今年年初才将将突破了4500人。整个殖民地四个城镇的总数也不过是八千人出头而已。
这样少的人口数量,干什么都很令人蛋疼。比如眼前的归化港(安布迪富图特拉港)——因本地数百名海盗及家属接受东岸人的统治而得名——人口数量加上这两年陆续移来的数百名明人、希腊人才刚刚破千,经济上也主要以种植玉米、伐木为生。甚至连捕鱼都很少,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渔具。
这里虽然不是新华夏岛传统的渔业区——新华夏地区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显然是在岛的西侧、莫桑比克海峡以内,那里盛产大龙虾及各种经济鱼类,甚至偶尔还能看到抹香鲸的身影,比起这里是富饶多了——但岛的西侧大陆上好歹也有多条大河入海,渔业资源相对还是比较丰富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居民一直没能利用起来。
乘坐新华港——归化港——塔城港定期航班上岸的利群此时见到的便是这么一副场景。破破烂烂的低矮木屋、规划凌乱的城区建筑、被水泡软的砂石路面街道、光着屁股倚在门边的小孩,以及不时在街道上哼哼乱窜的家猪,无一不在向人们诉说着这是一个何等偏僻落后的地区。
利群刚看到这副场景时曾有些恍惚,依稀间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曾经纵横驰骋过的大明。当时在南直隶凤阳一带流窜时所见到的,可不就是眼前这副景象。利群摇了摇头,驱散了脑海中的幻觉,然后定神看着面前一个穿着棉布衣衫的男人。这个人是码头办事员,正在给他们办手续,利群仔细观察了下,只见他皮肤微黑。脸上的五官清楚地表明他是欧洲海盗与本地土著的混血后裔。他身上还穿着一件染过色的中山装,利群认得这种服装。这是政府给基层官员、办事员们发放的统一制服。
与利群等人一起过来的新华港官员一上岸便冒着大雨走到了一处两层木屋前,扯开嗓子吼了两声后,一个中年男人几乎连滚带爬地从楼梯上走了下来,然后与该官员进行了一番交谈。交谈完毕后,两人便一起朝利群等人所站的码头遮雨棚下而来。
“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魏,叫魏克多,我的父亲来自南特,他曾是一名伟大的航海家。”这个面向看起来不是很老的男人介绍着说道,“现在我是本地的镇长,上个月新华港的史队长刚刚任命。”
听到翻译将当地土语翻译过来后,利群点了点头,然后朝陪同他们前来的官员道:“那么于科长,我们现在就去参观一下种植园?时间有点宝贵,我们不想浪费太多的时间。”
被称作于科长的大胡子男人抬头看了看头顶仿佛破了个窟窿般下雨的天空,叹了口气后说道:“那好,我们现在就去。来之前我从资源局调来了一份归化港附近的种植园分布图,目前空缺的分别是第1、4、5、12、16、20这6个种植园,我们就先从第1个看起吧。你们是第一批愿意来新华夏开拓的商人,史队长说了,要给你们点优惠,有什么困难我们会尽量帮你们解决的。那么就不多说了,我们出发吧。”
于科长说完,又扭头朝那名魏镇长说了几句什么。说完后,魏镇长便点了点头,然后快步跑到那栋两层小木楼下,将一批闲坐在那本地土人踹了起来,一人手里塞了个铜币后,这些土人便很狗腿地冲了过来,给众人打起了伞。
利群嫌他们矮小,直接一把夺过雨伞自己打了起来,那土人被朵了雨伞也不恼怒,依旧笑嘻嘻地说着什么,一边说一边指着他腰间的挎篮,那里装着一些卖相不是很好看的热带水果,看样子是想向利群这种土豪兜售。
利群没理他,迈开大步向前走。雨后的砂石公路软化得很厉害,路面上到处是积满了污水的水坑,利群定睛看去,这些水坑基本都是被载重货车压出来的车辙印。进入雨季后便积满了水。偶尔还会有一只蛤蟆从水坑里跳出。然后发出一声难听的鸣叫。
路两旁杂草丛生,绿油油的生命力看起来很旺盛,公路边缘的一小片地带已经渐渐被这些杂草侵蚀掉了,看样子如果不定期清除的话,这些杂草多半能长到路中间来。砂石公路两侧还各修建了一条排水沟,此时排水沟里也积满了水,正哗哗地往下游。排水沟外侧则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青翠欲滴的玉米秧子在雨水的浇灌下显得更加娇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