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国已经彻底灭亡,皇帝流亡他国,程伟强加入光明军后,全境都在光明军的控制之下,霍光明随后又组建了第6、7、8三个军团,第6军团由彭虎任军团长,韩永辉任副军团长,第7军团由程伟强担任军团长,副军团长由15师师长邵裕容升任,第8军团由江怀远改任军团长,副军团长由王奎发升任,撤销了原来独立的跷骑营,在每个军团中建立了一个跷骑师。

    新组建的三个军团的战士,大部都是各地招收后,在几个月里严格训练而成,四个军团也都补充了新战士,光明军扩充到了60万的总兵力,护卫军有200多万的兵力。

    霍光明让8个军团继续训练战士,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已经是他们的经验,以后,要面对的强国更加强大,甚至其它所有国家都将是光明军的敌人,所以,自身必须强。

    因为刚刚经过战争,各地的管理部门刚刚初步建立,新制度的全面实施有一个过程,霍光明便到各地视察一下,了解一下各地的管理部门和制度推进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下,毕竟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是朝廷的一些低级官员,虽然学习了制度,但旧习惯很难改,可能会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

    人们现在还不是太了解新制度,已经习惯于以前的逆来顺受,对徇私舞弊的人不会去提意见,导致少数人私下对新制度不满。

    霍光明在各地视察中,在几个地方,还真发现了这种现象,对自己的亲人、亲戚和朋友给予高津贴,随意更改个人评定;给以前有矛盾的人,低于他应给予的津贴,霍光明发现问题后,立即撤掉了那些人的职务,对他们重新教育,永不录用为公职人员。

    宸国吏部侍郎出发已经过去三个半月,经过长途跋涉,一个月可到了鞑虏帝国的京都,要是他们愿意出兵,两个多月前就该到达宸国,但为什么现在还没到?因为鞑虏帝国的皇帝和大臣们都不相信,他们自以为是天下最强大的,鞑虏的国土面积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在历史上吞并了大小6个国家,也只有他们才能算得上天下无敌,所以,看一切事务都无比的自信,还嘲笑宸国的无能,连叛军都平不了。

    吏部侍郎在鞑虏帝国拒绝后,他并不气馁,而是求见了他们的兵部尚书,本来兵部尚书不想见他,但吏部侍郎在他的府宅门前一连等了几天,那兵部尚书看在他如此兢兢业业,就又见了他一面。

    这一次见面后,吏部侍郎想让鞑虏兵部尚书派人到大顺和梁国去核实一下,看他们两国有没有出兵,到时候再决定出不出兵;其实吏部侍郎自己心里也没把握,大顺和梁国这两国到底有没有出兵,但他只能试一下了。

    兵部尚书听了他的话后,也觉得有道理,就上朝对他们皇帝谏言道:“陛下,宸国使臣之言,虽有虚夸,但我们不可一点都不信,至少派两个使臣去梁国和大顺,了解一下光明军的情况,看看他们两国是否已出兵,出兵后的战况如何,如果他们都出兵了,也无法剿灭那些叛军,臣建议马上派大军剿灭”。

    鞑虏皇帝听了兵部尚书的话,觉得也有道理,便派使臣出使两国,路途遥远,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到了两国,他们到达时,联军已经几乎被全歼,宸国皇帝已经流亡到边境,使臣得到消息确认后,立即就返回朝廷复命。

    鞑虏皇帝听到消息后大惊,这短短两个多月,宸国已经灭亡,宸国的国土面积虽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但实力在同等国家中是最强的,能这么快灭亡宸国,说明这叛军的实力非常强大。

    鞑虏皇帝在朝上道:“各位爱卿,我们先前都小视了宸国的叛军,如今他们已经攻占了整个宸国,实力大增,我们该派多少兵力围剿合适”。

    兵部尚书道:“陛下,他们能轻易的歼灭70万大军,想要歼灭他们,至少是举国之力,我建议派三路大军,一路和大顺联军,一路和梁国联军,一路自己单独作战,两路联合作战的各派60万兵力,单独作战的120万兵力,看战况,再增加兵力”。

    鞑虏皇帝道:“那哪几位爱卿领兵前去讨伐”。

    定国将军亚伯拉罕道:“陛下,我愿意领兵前去”,他已是中老年,年轻时是一员超级悍将,但现在战力已经明显下降。

    护国将军鲍德温道:“陛下,我也愿前去”,他稍微年轻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