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站起身来,面朝天子,一位司徒,两位年轻人,开始讲述自己的计划。
三人听的津津有味,只有曹操,低着头,岁月的流逝,在他脸上刻下了印记,当他皱起眉头,那张干瘦的脸,显得更是沧桑,刘备到底在说什么,他是一点都未曾听进去,坐在那里,他开始思索自己的这一生来。
自幼起,他便不算是一个能得长辈喜爱的少年,少时的他,跟着比他大一些的袁绍,与他差不多年纪的袁术,四处放浪,整个雒阳,无人不知他们三人的恶名,只因袁绍的家势,他们才能数次躲过雒阳令的惩罚,那个时候,也不知为什么,那么多的孩童,曹操却偏爱于袁绍玩耍。
或许是袁绍少年早成,常常跟曹操袁术两人畅谈未来,透露出自己的雄心壮志,听着那些话,曹操年幼时,很是崇拜这位兄长,他知道很多的东西,他也与他人不同,小小年纪,心里却是想着日后的三公位,想着振兴自己的宗族,随着岁数的渐长,他虽与这两人的关系还是密切,可再也没有年幼时的那种亲近了。
袁绍最先长大了,他四处忙着与诸多士子们相识,整日也开始读起书来,不再与他们两人瞎闹。
曹操身边,也就剩下了一个袁术,两人一同玩耍,在那个时候,曹操最为厌恶的,就是阉人之后这个称呼,这个称呼,他常常能听到,他本以为,自己只要与这些士子们更加亲近,与袁绍这位雒阳士子的为首者更加的热情,或许就没有人会再这样称呼,可是啊,他还是想差了,这个称呼,似乎完全印刻在他的身上。
无论他是否厌恶阉人,无论他是否近亲党人,这个称呼都不会被改变。
在那些时候,曹操愈加的叛逆,他厌恶自己的宗族,厌恶自己与阉人亲近的阿父。
他也在逐渐的模仿那位比自己要大一些的袁绍,他很羡慕他在党人之间谈笑风生的样子,他也开始读书,日夜不疲,而他没有想到,正是所读的这些书籍,渐渐的改变了他,让他偶尔会思索起自己来,审视起自己来,有了一双与他人不同的眼睛,他相貌并不出众,才能也是如此,可唯独有了一双能够审视周围,能够审视自我的心。
桥玄举荐了他,他有了面圣的机会。
在看到孝康皇帝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是忐忑不安的,孝康皇帝并没有传闻中那般的吓人,他很温和,也很宽容,或许,他是第三个认可曹操的人,第二个是桥玄,第一个,则是他自己。
他做上了雒阳北部尉的位置上,他这个昔日的顽劣少年,在这个位置上,做的竟然还不错,多次成功的打击到了雒阳内的违法情况,毕竟,他早年就曾做过这些事情,对此是了如指掌的,这些昔日的同伴,在他面前无处藏身,可能心里还是对阉人之后的称呼有着愤恨,他打死了一位阉人的叔父。
也因此,让他有了名字,党人纷纷惊叹,开始认可他,而与宗族的关系,则是更加的恶劣。
他开始升官,去了济南,他原以为自己会做不好,可是没有想到,通过严惩豪强恶霸,扶持百姓等一系列举动,他竟然成为了济南百姓心里的名臣,当他离开这里的时候,百姓相送,曹操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得到百姓的认可,比得到那些党人的认可要更加的容易,也更加的温暖。
从此,他开始了一代名臣的道路,他去过三韩,强势的将三韩变成了大汉的核心领土,也曾担任司空,实现自己的梦想,跟着军旅西征,如今,他终于是站在了司徒的位置上,藐视群臣。
此刻的曹操,再也不需要他人的认可,曹孟德,有自己认可自己便好了,怎么去管其余人的想法呢?
而他的动力,也从为了讨取他人的认可,渐渐变成了想要自身的认可,夜里,他会质问自己,自己所做的,是否足够出色呢?延康之策,九成都是自己颁布的,自己修建了大汉最长的运河,自己颁布了新税令,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能让自己满意呢?能否安心的闭上双眼,离开人世呢?
三人听的津津有味,只有曹操,低着头,岁月的流逝,在他脸上刻下了印记,当他皱起眉头,那张干瘦的脸,显得更是沧桑,刘备到底在说什么,他是一点都未曾听进去,坐在那里,他开始思索自己的这一生来。
自幼起,他便不算是一个能得长辈喜爱的少年,少时的他,跟着比他大一些的袁绍,与他差不多年纪的袁术,四处放浪,整个雒阳,无人不知他们三人的恶名,只因袁绍的家势,他们才能数次躲过雒阳令的惩罚,那个时候,也不知为什么,那么多的孩童,曹操却偏爱于袁绍玩耍。
或许是袁绍少年早成,常常跟曹操袁术两人畅谈未来,透露出自己的雄心壮志,听着那些话,曹操年幼时,很是崇拜这位兄长,他知道很多的东西,他也与他人不同,小小年纪,心里却是想着日后的三公位,想着振兴自己的宗族,随着岁数的渐长,他虽与这两人的关系还是密切,可再也没有年幼时的那种亲近了。
袁绍最先长大了,他四处忙着与诸多士子们相识,整日也开始读起书来,不再与他们两人瞎闹。
曹操身边,也就剩下了一个袁术,两人一同玩耍,在那个时候,曹操最为厌恶的,就是阉人之后这个称呼,这个称呼,他常常能听到,他本以为,自己只要与这些士子们更加亲近,与袁绍这位雒阳士子的为首者更加的热情,或许就没有人会再这样称呼,可是啊,他还是想差了,这个称呼,似乎完全印刻在他的身上。
无论他是否厌恶阉人,无论他是否近亲党人,这个称呼都不会被改变。
在那些时候,曹操愈加的叛逆,他厌恶自己的宗族,厌恶自己与阉人亲近的阿父。
他也在逐渐的模仿那位比自己要大一些的袁绍,他很羡慕他在党人之间谈笑风生的样子,他也开始读书,日夜不疲,而他没有想到,正是所读的这些书籍,渐渐的改变了他,让他偶尔会思索起自己来,审视起自己来,有了一双与他人不同的眼睛,他相貌并不出众,才能也是如此,可唯独有了一双能够审视周围,能够审视自我的心。
桥玄举荐了他,他有了面圣的机会。
在看到孝康皇帝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是忐忑不安的,孝康皇帝并没有传闻中那般的吓人,他很温和,也很宽容,或许,他是第三个认可曹操的人,第二个是桥玄,第一个,则是他自己。
他做上了雒阳北部尉的位置上,他这个昔日的顽劣少年,在这个位置上,做的竟然还不错,多次成功的打击到了雒阳内的违法情况,毕竟,他早年就曾做过这些事情,对此是了如指掌的,这些昔日的同伴,在他面前无处藏身,可能心里还是对阉人之后的称呼有着愤恨,他打死了一位阉人的叔父。
也因此,让他有了名字,党人纷纷惊叹,开始认可他,而与宗族的关系,则是更加的恶劣。
他开始升官,去了济南,他原以为自己会做不好,可是没有想到,通过严惩豪强恶霸,扶持百姓等一系列举动,他竟然成为了济南百姓心里的名臣,当他离开这里的时候,百姓相送,曹操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得到百姓的认可,比得到那些党人的认可要更加的容易,也更加的温暖。
从此,他开始了一代名臣的道路,他去过三韩,强势的将三韩变成了大汉的核心领土,也曾担任司空,实现自己的梦想,跟着军旅西征,如今,他终于是站在了司徒的位置上,藐视群臣。
此刻的曹操,再也不需要他人的认可,曹孟德,有自己认可自己便好了,怎么去管其余人的想法呢?
而他的动力,也从为了讨取他人的认可,渐渐变成了想要自身的认可,夜里,他会质问自己,自己所做的,是否足够出色呢?延康之策,九成都是自己颁布的,自己修建了大汉最长的运河,自己颁布了新税令,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能让自己满意呢?能否安心的闭上双眼,离开人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