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李左车的讲述中就说过,汉军的损失绝对不到一万,今天的战况众将们皆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是认可这个数字的。
伤亡比例相差那么大,打这种极其不划算的仗,当然可以说是错误。
陈馀虽然是无奈,但并未有愧疚之色,他辩解道“大王,臣是一心为了赵国,为了打败胆敢侵犯赵国的汉军。”
有部分武将认为陈馀的确是犯错了,但有相当一部分武将认同大将军的解释,至于赵王的诏令,有许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事例,这不算大问题。
唯一共同点是,今天大家都打得很郁闷。
赵歇对于威道“你来说说,白天发生在大营之事。”
“诺”
于威将大军出发后的事情讲述出来。
当说到大王突然出现时,大家都是很好奇,大王在都城好好的,为什么要赶来大营呢?
当说到大王命人监视抱犊寨山时,众将更是疑惑。
当说到汉军从抱犊寨山冲下山时,众将佩服起赵王来了,竟能事先觉察出那边有异样。
再说到跟汉军的战斗经过时,大家都为此叫好。
最后说到,赵王命人去抱犊寨山搜索,找出两千面汉军旗帜时,众将才完全明白,大营入口两边的汉军尸身和大量军旗,就是这么来的。
将事情当众讲出,更凸显出陈馀错误的严重性。
于威说完后,李左车忍不住了,接口道“我之前就屡屡劝谏大将军,韩信狡诈,可大将军却偏偏不听,硬是要率军倾巢而出,若不是大王及时赶到,大营早已落在了汉军手里。”
这话出自他的本心,并不是赵王事先安排的。
有李左车站出来当然更好,赵歇道“诸位将军,你们都很清楚,今天我军在绵蔓河岸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将士们士气越来越低。如若大营已经易手,并且两千面军旗插遍大营,士兵们回来时再看到这种场面,会有什么后果?”
伤亡比例相差那么大,打这种极其不划算的仗,当然可以说是错误。
陈馀虽然是无奈,但并未有愧疚之色,他辩解道“大王,臣是一心为了赵国,为了打败胆敢侵犯赵国的汉军。”
有部分武将认为陈馀的确是犯错了,但有相当一部分武将认同大将军的解释,至于赵王的诏令,有许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事例,这不算大问题。
唯一共同点是,今天大家都打得很郁闷。
赵歇对于威道“你来说说,白天发生在大营之事。”
“诺”
于威将大军出发后的事情讲述出来。
当说到大王突然出现时,大家都是很好奇,大王在都城好好的,为什么要赶来大营呢?
当说到大王命人监视抱犊寨山时,众将更是疑惑。
当说到汉军从抱犊寨山冲下山时,众将佩服起赵王来了,竟能事先觉察出那边有异样。
再说到跟汉军的战斗经过时,大家都为此叫好。
最后说到,赵王命人去抱犊寨山搜索,找出两千面汉军旗帜时,众将才完全明白,大营入口两边的汉军尸身和大量军旗,就是这么来的。
将事情当众讲出,更凸显出陈馀错误的严重性。
于威说完后,李左车忍不住了,接口道“我之前就屡屡劝谏大将军,韩信狡诈,可大将军却偏偏不听,硬是要率军倾巢而出,若不是大王及时赶到,大营早已落在了汉军手里。”
这话出自他的本心,并不是赵王事先安排的。
有李左车站出来当然更好,赵歇道“诸位将军,你们都很清楚,今天我军在绵蔓河岸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将士们士气越来越低。如若大营已经易手,并且两千面军旗插遍大营,士兵们回来时再看到这种场面,会有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