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一怒之下,投靠了刘武周,将李唐军在晋阳的部署全部泄露给了刘武周。

    刘武周根据这些情报,大举攻城,晋阳城几乎就要被攻破。

    李元吉见形势不妙,将城中兵权悉数交给自己的部下,自己则率领了精锐数千人,骑了上好的战马,偷偷出了晋阳城,弃城而去。

    太原告急,李渊本想要弃晋阳先谋江淮,结果凌霜觉得晋阳是李家的根本,唐军将士的家人大部分都还在晋阳,若弃此举将大伤李唐军的士气,甚至有可能万劫不复,与是力排众议,甚至立下了军令状,让李渊给她一万兵马,三个月的时间,他会亲自率军平息叛乱。

    李渊召回了准备出征江淮的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回守长安和洛阳两个重城,免得再生枝节,由此,江淮军得到喘息之机。

    ……

    当这些情报从中原地区如雪花片地传到江淮,甄命苦找来了众多将领商议之后,都觉得这对江淮军和江淮百姓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裴行俨建议应该勇于进取,乘机挥军西进,靠着暗卫军的尖兵利器攻打洛阳下洛阳城,与长安分庭抗礼。

    而李大亮则认为江淮军善于水战,有利于防御却不精于进攻,建议高筑墙,广积粮,守住现有的城池,加固以应付唐军喘过气之后掉转枪头攻打江淮。

    只有新晋不久,刚刚参知机要的辅公佑看着这些江淮军全新的面孔,一个个都是刚刚晋升不久,不知道为什么却能在大殿中如此高谈阔论,肆无忌惮,他不知道江淮军中什么时候形成这种广纳言论,zi诱发表的氛围了。

    他作为一个从最底层的队正越了五六个级别,直接到了校尉的军官,心中对这江淮军的军头议会还有些怯懦和谨慎,带着观望学习的态度。

    他发现坐在上首的江淮王杜伏威似乎容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这样的小兵,是很少有机会得见龙颜的,如今一看,才发现跟远远看起来不太一样,而且也没有传闻中那么独断专行,自以为是。

    由始至终,甄命苦都只是在咨询,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对这些部下的发表,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只是静静地听着,只是眉宇间不时地皱起,似在思考取舍。

    辅公佑觉得很有趣,这个江淮王跟他想象中的江淮王实在相差太远,完全跟传闻中的判若两人。

    当甄命苦的眼神望向他这个一直静静地站在角落不发一言的校尉时,他急忙移开了眼神,凝神静气。

    “辅校尉。”

    辅公佑没想到江淮王竟然会知道他一个小小校尉,有些受宠若惊地站出来,昂首挺胸,高喊一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