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总有一个感觉,南先生,博是博,但专不一定够。就从对《周易》的理解来看,他估计缺乏具体占卜的经验,所以,在这方面,他讲得不够透。但是,看一个人的书,不是来找这本书的毛病的,是来汲取营养的。所以,他的博,恰恰是我欠缺的,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恰恰是我所没有的,所以,他对我,是有价值的。
当然,他有些论断确实有逻辑问题。比如,他所讲的东方的美与西方的美,艺术境界不一样。他说,东方的美是不规则的,比如园林、盆景;西方的美是规则的。这句话的讲话作为大概率时勉强说得过去,但说硬了,就不科学了。东方就不讲规则的美吗?比如建筑中对称的设计,这就是规则,就是在苏州园林中,窗棂的几何图案,基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也是规则的美。西方就没有不规则的美吗?比如对人体美的追求,维纳斯雕像,甚至不规则到了缺陷的程度,还是美。这句话要严格从学术上讲,东方美的主体是模仿自然,在天人合一思想暗示下的美。西方对美的追求中,更多了一些对规则和彰显数学几何形象的描述。这样讲就比较准确了。但是,他又不是上美学课程,没必要去抠他这方面的字眼。
但是,基本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啊。比如,我之前思考多年的几句话,在他这书里仍然找不到明确的答案。最有疑惑的两句话是:“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这两句话可是易经意义和来源的根本问题,可是,他根本没有解释“成性存存”的概念和意思,只是用“如如不动”这句佛教名词来打比方,搞得我一头雾水。用一个概念来解释另一个概念,搞得我不懂的概念又增加了一个。所谓“天下之赜”,就是天下的机窍、开关,那么,孔子见到了吗?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看了半天,我还是摸不着门。
随着继续看下去,我终于明白了。看南先生的书为什么轻松,是因为他总是在面对严肃的学术问题时,顾左右而言他,如果你不想寻找答案的话,光看他所言的左右,却是非常有意思的。兼具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功能,所以深受市场的喜欢。
不要以为所谓的左右不涉及问题本身,就不重要。恰恰是对我最重要的东西,我的思路打开了,才知道中华文化之广博、之灵活、之生动、之有用。于是,我决定,放下那些大而无当的话题吧,放下那些生老病死的严肃。我们轻松地面对生活不好吗?我们纵情声色或者静坐修道都可以啊,生活是实在的,搞得苦哈哈,没人同情你。
他解释的姤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他说天风姤,原来的卦名是:媾,就是男女交媾的意思,也是阴阳冲突的意思,所以时间长了,烈度大了,人就容易疲劳,就容易生病。所以,有时就要平复一下,进入到下一个卦:复卦。说人的静坐就是复卦,一阳来复,所以一般一个人疲劳了,静坐一会就会好,体力就会恢复。这就是复卦的实践,老子最喜欢这个卦,他曾说过:“吾以观复”。静坐我没学过,但姤卦我有体验,没有姤卦,天地没生机,阴阳不交媾,万物不生长。自然此理,人同此理。是不是又要找妍子交流一下?我浮现出放荡的笑容。
我在研究复卦时,没有想到与邵康节的诗联系起来,但南先生的联系,让我精神为之一振:“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比如朱老先生教我的周天运行法是动法,是阴阳流动的意思,那么邵康节的诗,教的是静法,是复卦的道理。如果真是这样,在一阳初动之时,静待阳气产生,可以达到固本培元的效果吗?冬至要来了,我想要试试。
“易曰:憧憧往来,从朋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这一段话,是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孔子在系传里对我印象最深刻的话。第一句话应该是讲人的思想,一旦产生一个想法或者情绪,就产生了联想、感想、理想、幻想,杂乱纷呈,一团乱麻。这是我们的思维习惯,我们平常面对的就是这个。这句话在周易中是咸卦的卦辞,这是我早已熟知的东西,反映复杂的心理状态,也反应一个人处于纠结、矛盾之中。但后面孔子的反问,却在我心中造成了一个大问题。孔子的意思是:有什么好想的?天下的事都是殊途同归的东西,知道一,就行了,有什么好考虑的?
但是,这个一,是什么?从哪里来?怎样把握?我一直不知道。但南先生的解释却让我更产生了新的疑惑:他认为这个一,是静的意思,是回归能思想的那个能,能本身是空的。那么,那个能,究竟又是什么呢,如何达到呢?他不讲,我又陷入了新的问题之中了。
他有些解释,只解释一半,但我以为并不伤害原则。比如系传中有一句“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这是孔子对豫卦卦象的描述。南先生解释重门击柝时,说是加锁锁门的意思,这个大概是类比。重门击柝原意应该是这样解释的:重门,就是设很多道门。这点从卦象上就可以解释,五阴爻,中间一个阳爻,象征五道门。击柝,是古代的一种制度,是打更巡逻的意思,有防火防盗的措施。当然,这样的作为,只能导致一个后果:等待强盗的到来,最终逃不掉被抢的命运。
虽然南先生的表述不太严谨,但他确实没有离开过周易表达的中心思想。阴阳对待并互相转化的思想,辩证思维并存于一的思想,生长发育直到消亡的思想。所以,他的讲述是有价值的。谁没有小过失呢,只要没有原则性的大过就比较好了。就连孔子也自称“五十而知易,可以无大过矣。”我们不要太苛刻,因为自己也懂得不多。
孔子喜欢把周易的卦象都往天人合一上扯,喜欢往人情社会上说。这恰恰是我以前所欠缺的,也正是南先生所擅长的。对于“损”卦,在预测中,我通常把它认为是一个不好的卦像。上卦是艮是山,下卦是兑是泽,山上泽下,彼此交流不畅,是有损失的迹象。虽然有土生金,但金还要生这么多的水,可见是我生它,有损失。
但从此卦的爻辞上说,仿佛与这种预测判断没什么关系。比如六三爻的爻辞上说:“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孔子对它的解释也非常奇怪:“天地细蕴茵,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有什么对应关系吗?
南先生虽然对这爻辞本身的意义作了许多描述,讲了几个故事,但没有对这个爻辞与卦象的对应关系讲清楚,至今我也只能按象来分析。
上卦是个阳卦艮,下卦是个阴卦兑,男上女下,所以象征男女构精,这个构也是交媾的意思,所以说它是能够产生万物的,这个好理解。孔子是按象来解释,当然八卦最重要的是象。当然有山有水,也是万物化醇的基础,这也好理解。
但六三爻的爻辞却让我颇费思量。周易原文却很有道理,在我们生活中,这段话非常有用。三个人在一起,肯定有一个人要有损失。因为,只有那阴阳相合的相个人才是互相利益的,另一个当然要受到损失了。比如谈恋爱,第三者进入,当然有一个要受害。比如三个朋友,总有一个人始终处于弱势,这也符合我的人生经验。如果一个人呢?总要找一个朋友,以达到阴阳合和的境界,所以说,一人行,则得其友。
当然,他有些论断确实有逻辑问题。比如,他所讲的东方的美与西方的美,艺术境界不一样。他说,东方的美是不规则的,比如园林、盆景;西方的美是规则的。这句话的讲话作为大概率时勉强说得过去,但说硬了,就不科学了。东方就不讲规则的美吗?比如建筑中对称的设计,这就是规则,就是在苏州园林中,窗棂的几何图案,基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也是规则的美。西方就没有不规则的美吗?比如对人体美的追求,维纳斯雕像,甚至不规则到了缺陷的程度,还是美。这句话要严格从学术上讲,东方美的主体是模仿自然,在天人合一思想暗示下的美。西方对美的追求中,更多了一些对规则和彰显数学几何形象的描述。这样讲就比较准确了。但是,他又不是上美学课程,没必要去抠他这方面的字眼。
但是,基本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啊。比如,我之前思考多年的几句话,在他这书里仍然找不到明确的答案。最有疑惑的两句话是:“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这两句话可是易经意义和来源的根本问题,可是,他根本没有解释“成性存存”的概念和意思,只是用“如如不动”这句佛教名词来打比方,搞得我一头雾水。用一个概念来解释另一个概念,搞得我不懂的概念又增加了一个。所谓“天下之赜”,就是天下的机窍、开关,那么,孔子见到了吗?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看了半天,我还是摸不着门。
随着继续看下去,我终于明白了。看南先生的书为什么轻松,是因为他总是在面对严肃的学术问题时,顾左右而言他,如果你不想寻找答案的话,光看他所言的左右,却是非常有意思的。兼具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功能,所以深受市场的喜欢。
不要以为所谓的左右不涉及问题本身,就不重要。恰恰是对我最重要的东西,我的思路打开了,才知道中华文化之广博、之灵活、之生动、之有用。于是,我决定,放下那些大而无当的话题吧,放下那些生老病死的严肃。我们轻松地面对生活不好吗?我们纵情声色或者静坐修道都可以啊,生活是实在的,搞得苦哈哈,没人同情你。
他解释的姤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他说天风姤,原来的卦名是:媾,就是男女交媾的意思,也是阴阳冲突的意思,所以时间长了,烈度大了,人就容易疲劳,就容易生病。所以,有时就要平复一下,进入到下一个卦:复卦。说人的静坐就是复卦,一阳来复,所以一般一个人疲劳了,静坐一会就会好,体力就会恢复。这就是复卦的实践,老子最喜欢这个卦,他曾说过:“吾以观复”。静坐我没学过,但姤卦我有体验,没有姤卦,天地没生机,阴阳不交媾,万物不生长。自然此理,人同此理。是不是又要找妍子交流一下?我浮现出放荡的笑容。
我在研究复卦时,没有想到与邵康节的诗联系起来,但南先生的联系,让我精神为之一振:“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比如朱老先生教我的周天运行法是动法,是阴阳流动的意思,那么邵康节的诗,教的是静法,是复卦的道理。如果真是这样,在一阳初动之时,静待阳气产生,可以达到固本培元的效果吗?冬至要来了,我想要试试。
“易曰:憧憧往来,从朋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这一段话,是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孔子在系传里对我印象最深刻的话。第一句话应该是讲人的思想,一旦产生一个想法或者情绪,就产生了联想、感想、理想、幻想,杂乱纷呈,一团乱麻。这是我们的思维习惯,我们平常面对的就是这个。这句话在周易中是咸卦的卦辞,这是我早已熟知的东西,反映复杂的心理状态,也反应一个人处于纠结、矛盾之中。但后面孔子的反问,却在我心中造成了一个大问题。孔子的意思是:有什么好想的?天下的事都是殊途同归的东西,知道一,就行了,有什么好考虑的?
但是,这个一,是什么?从哪里来?怎样把握?我一直不知道。但南先生的解释却让我更产生了新的疑惑:他认为这个一,是静的意思,是回归能思想的那个能,能本身是空的。那么,那个能,究竟又是什么呢,如何达到呢?他不讲,我又陷入了新的问题之中了。
他有些解释,只解释一半,但我以为并不伤害原则。比如系传中有一句“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这是孔子对豫卦卦象的描述。南先生解释重门击柝时,说是加锁锁门的意思,这个大概是类比。重门击柝原意应该是这样解释的:重门,就是设很多道门。这点从卦象上就可以解释,五阴爻,中间一个阳爻,象征五道门。击柝,是古代的一种制度,是打更巡逻的意思,有防火防盗的措施。当然,这样的作为,只能导致一个后果:等待强盗的到来,最终逃不掉被抢的命运。
虽然南先生的表述不太严谨,但他确实没有离开过周易表达的中心思想。阴阳对待并互相转化的思想,辩证思维并存于一的思想,生长发育直到消亡的思想。所以,他的讲述是有价值的。谁没有小过失呢,只要没有原则性的大过就比较好了。就连孔子也自称“五十而知易,可以无大过矣。”我们不要太苛刻,因为自己也懂得不多。
孔子喜欢把周易的卦象都往天人合一上扯,喜欢往人情社会上说。这恰恰是我以前所欠缺的,也正是南先生所擅长的。对于“损”卦,在预测中,我通常把它认为是一个不好的卦像。上卦是艮是山,下卦是兑是泽,山上泽下,彼此交流不畅,是有损失的迹象。虽然有土生金,但金还要生这么多的水,可见是我生它,有损失。
但从此卦的爻辞上说,仿佛与这种预测判断没什么关系。比如六三爻的爻辞上说:“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孔子对它的解释也非常奇怪:“天地细蕴茵,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有什么对应关系吗?
南先生虽然对这爻辞本身的意义作了许多描述,讲了几个故事,但没有对这个爻辞与卦象的对应关系讲清楚,至今我也只能按象来分析。
上卦是个阳卦艮,下卦是个阴卦兑,男上女下,所以象征男女构精,这个构也是交媾的意思,所以说它是能够产生万物的,这个好理解。孔子是按象来解释,当然八卦最重要的是象。当然有山有水,也是万物化醇的基础,这也好理解。
但六三爻的爻辞却让我颇费思量。周易原文却很有道理,在我们生活中,这段话非常有用。三个人在一起,肯定有一个人要有损失。因为,只有那阴阳相合的相个人才是互相利益的,另一个当然要受到损失了。比如谈恋爱,第三者进入,当然有一个要受害。比如三个朋友,总有一个人始终处于弱势,这也符合我的人生经验。如果一个人呢?总要找一个朋友,以达到阴阳合和的境界,所以说,一人行,则得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