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时代

    古代文献都说开明是荆人,曾做过犍为郡治鳖县令,鳖灵又写作鳖令或鳖冷。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来敏《本蜀论》曰:‘荆人鄨令死,其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令至汶山下复生,起见望帝……望帝立以为相”。杨守敬疏引赵一清曰:“按《寰宇记》引《周地图记》作鄨灵”,“荆鳖令死,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令至汶山下复生,起见望帝”。鳖令是鳖地的首领,犍为郡治鳖县,是南中重镇。《华阳国志》说,杜宇时代“以南中为园苑”,“鳖,夜郎地是也”,川南云贵北早已是古蜀国的势力范围即华夏中央帝国的后花园,《水经注·江水》“县即蜀王开明故治也”,也就是有虞氏伯益的地盘,说明开明氏是从云贵北沿赤水河进入长江溯水而上,经南安即今天的乐山,后来才进入成都平原的。

    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如果认可杜宇即大禹,杜宇隐西山不是死了,也不是逃亡了,而是守孝三年取代接替了舜的地位,做了华夏中央帝国的领袖,那么大禹的相就是伯益,这个告别了鳖地令的人,不管什么原因都是高升了,回到夏帝国做了第二把交椅相,这才是事实。要知道有虞氏伯益集团的实力非常了得,前面已经说过。今天,川渝地区依然读大伯(bo)为大bie,所以鳖灵很可能是指伯益,鳖地也可能就是伯益地盘。

    杜宇时代的洪水到底有多大,据《蜀王本纪》记载,“时玉山出水,如尧之洪水”,虽然那时四川盆地经常发洪水,但为什么杨雄不比做更具代表性的更靠近的禹之洪水呢,哪有自己比自己的说法。唐代诗人岑参写过一首名叫《石犀》的诗,以记录他耳闻的古蜀洪灾,诗曰:“江水初荡決,蜀人几为鱼”,意思是杜宇时代这次洪水跟人类洪荒时代的洪水一样,一旦淹没过来了,就再也找不到陆地,可见当时的洪患是多么严重,那正是大禹时代的洪水。

    至于开明氏鳖灵治水是治理岷江开挖都江堰玉垒山,还是开挖湔江关口的丹景山(西山)、平原东部的龙泉山、盆地东部的巫山,本人倾向于开挖龙泉山。

    《汉书.地理志》绵虒县原注:“玉垒山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入江”。《说文》湔字下说:“湔水,出蜀郡绵虒玉垒山,东南入江”。所以玉垒山可以泛指川西岷山,也称西山,无论岷江、湔水洪流出山,都直奔而下会给成都平原带来灾害,年年如此。开明因岷江、湔江等水患引起的成都平原内涝,而治理岷江、湔江流域,开凿玉垒山分流岷江入沱江,开凿打通龙泉山金堂峡畅通沱江,让成都平原泄洪是必然之举。专家们认为,三星堆古城的废弃,在很大程度上与洪水有关,不然精于治水的开明,后来何必也要多次迁都。鳖灵治水,壅江筑堰,引水灌田,分洪减灾,“穿二江成都之中”,为后世李冰等治水提供了先例和经验,意义重大。

    古蜀历史最为详尽的当数开明时期,《华阳国志》记载详细,开明最早见《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启明即开明。《史记·五帝本纪》:“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指同一件事同一人。开明即通达开放之意,也含光明之义。由此可见,开明其人并非异族,正是是尧帝下放昭曲历练的子嗣丹朱开明,行事能力超强,深受先王器重。许多解读把开明放在了春秋战国时期,这是很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难道尧帝还能管千多年后春秋时代的事情?

    开明王(伯益)凭着国相权利优势和华夏帝国中心区域优势,在中央帝国大禹突然去世,政权交接失败,与夏启分庭抗争,很快就接管了秦岭南长江流域即青藏云贵高原蜀夏政权。夏启掌管了秦岭以北及中原地区,开启西邑即商周后世所称夏王朝政权。相传开明氏传位十二代(或更久),各代开明王都如其名号,开明通达开放包容,国力雄厚,继续扩张,古蜀国在成都建都,成都从此成为蜀川富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延续至今四千年。如果世界上真要找到一个历史悠久,且持续不断延续四千多年的城市,可能只有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