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昕玥妈妈和两个婶子照例在村口下车。

    拿着砍刀砍村口的荒草,把村口的位置露出来,把路腾出来。

    杨昕玥爷爷是解放后,村里的第一任村长。

    老党员,一生都献给了这个村子。

    为这个村子劳心劳力。

    走的时候,还拉着她爸她弟和两个叔叔的手,叮嘱他们以后要经常回老村里看看,村里的祠堂也要经常打扫,祠堂的灯,电线杆的电线也都要检查,不能让祠堂没了电。

    但两三年前,村里最后一户人家搬出来,供电局就不再给村里供电了。

    村里的电线杆还在,祠堂里的电线电灯也还在,但已没了电。

    还是杨昕玥爸爸和她弟每年都给祠堂买煤油,点煤油灯,买香烛。

    杨昕玥一家要先在自家的老宅祭拜才去祠堂。

    等她和叔叔们把自家的供桌摆好,等她妈和两个婶子从村口回来,祭祖便开始进行了。

    等燃了炮仗,收了供品,自家祭拜结束后,便收拾东西去祠堂。

    祠堂一村一个。

    杨昕玥她们村子不大,全村就一个姓,也不知是不是以前一个祖宗。

    祠堂的供案上摆着两尊神像,一左一右并排。

    神像前有佛龛、香烛、煤油灯,等家里的女人把桌子打扫干净,家里的男人便把供品往桌上摆。

    杨昕玥插不上手,就到周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