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很多父母这么夸自己的小孩,哪怕那些小孩有些调皮、成绩也不够好,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每每听到这些话,一旁的我都会露出垂涎的目光,可我从来没从我父母的口中等到它们。

    这让我从小盼到了大,并且毫不意外,可能会一直盼到死——

    又或者,是我的心先一步死了,早早掐断了这无谓的念想。

    当然,比起那难以扭转的性格,还有一件我深埋于心的事,可能会让他们更崩溃。

    想到这点,我在害怕之余,居然还有一丝隐秘的兴奋。

    当年的电视审核异常宽松,什么都能在上面放。那会儿我妈很爱看一个龙远本地的电视节目,是个家长里短的调解类节目,偶尔我闷在家里无聊时,也会和她一起看。

    有一期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对人过中年的夫妻找到了节目组,说他们的儿子心理出了问题,希望节目组能帮忙解决开导。

    阐述完基本情况后,嘉宾们都以为儿子是什么精神上的疾病,认为这对夫妻该去找正规的医生,而不是领着孩子上节目。

    很快儿子出场了,他看着情绪很是激动,对着镜头高喊他没有病,他只不过是喜欢上了一个男生而已。

    现场一片哗然,我睁大双眼专注地看着那个男生,却从耳边听到了长长的一声“噫——”。

    我扭过头去,我妈脸上写满了嫌弃和反感。

    节目的全程都是围绕这件事在进行两方争论。父母感慨他们的儿子从前多听话多懂事,成绩多优秀,就是在择偶方面走了歪路,令他们万分痛心。

    而那个儿子则表示他从小到大活得十分压抑,一天都没有快乐过,直到遇到了那个男生,才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我不知道这是过于巧合了呢,还是许多人的不幸其实也很雷同。

    我妈坚定地站在那对父母那边,骂着他们的儿子“不要脸”“心理变态”“丢老祖宗的脸”,并且在父母表示曾考虑让儿子接受电击治疗时,高呼“这是个好办法”,又在他们表示因为心软最终放弃时,恨铁不成钢地说他们“活该有个变态儿子”“这种事就不该心软”。

    我坐在一旁,一时间毛骨悚然。

    最后,专家进行了总结陈词。那是一位两鬓斑白的女专家,到现在我连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都记得清清楚楚。